二、第二步:立意
一篇成功的申论作文,就其立意而言,理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一)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指的是立意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和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无病呻吟,隔靴搔痒,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起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立意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一篇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
(二)新颖性
从人们的阅读心理而言,不仅立意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而且要求立意具有新颖性,阅读后能给人们新的养料、新的收获和思想启迪,而这也正是为文的难点所在。立意要新颖,除了要善于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寻找新的事实论据和独到的见解之外,还应适当地变换立意的角度。善于选取新的立意角度也会给人新鲜的感觉,使论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步步展开。
(三)准确性
立意的新颖应当以准确为前提,立意违背了准确性,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立意的准确性,包括下列几个方面: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的准确;论据、引语的准确;语法、逻辑的准确;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等等。在写作实践中,违背准确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1)概念、论断不准确;(2)提法、分寸没有度;(3)不合乎法规;(4)虚夸成分太大;(5)不合乎语法逻辑。
(四)前瞻性
前瞻性是立意的又一基本要求,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见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地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具体说来,前瞻性的内涵包括这样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敏锐性、预见性和洞察力。
综上所述,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是评论文章立意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优秀的评论作品,总是将这些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
现结合2008年4月9日由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程美东在《瞭望新闻周刊》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处理突发事件考验领导基本素质”的文章,来具体分析在写申论文章时如何运用上述的四个特点:
处理突发事件考验领导基本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突发事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也越来越大。有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 042亿元;2004年全国因为各类事故死亡13.67万人,伤残70多万人,一年就有近百万的家庭因为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不幸;2004年全国道路事故的损失全年约2 500亿元。面对如此多的突发事件和如此严重的社会危害,政府相关部门应如何科学防范和应对呢?至少需要注意以下着力点:
——问题的针对性:我国的公共突发事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也越来越大。提出角度的新颖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如何科学防范和应对。
要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本人近来在进行这方面的课题调研时发现,有的主管部门考,试大网站收集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没有专门的资料室,没有及时整理保存事发后的资料。一些领导干部讲起线索来头头是道,但一问具体的细节却不清楚,想查阅资料,当年无人整理,或者只有上报的材料(大打折扣报喜不报忧式的)。一个煤矿在1996年发生了死亡90多人的矿难,我们通过熟人去调查时,对方非常无奈地说,矿难发生时,我矿的领导及技术人员都被排除在处理事故的人员之外,之后即被撤职,不了解情况。现在我们的矿领导已经换了四届,安检等部门的人员也更换了好几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此事。问其有没有矿史?答曰没有。问他们搞不搞矿史教育,说一直搞,但没有这个案例。这么大的矿难却不列入矿史教育当中,实在不可思议。还有某市主管部门的领导,理论和实践都讲得有条有理,但问其有无系统的资料和研究人员时,均答曰没有。
要建立严密的预防制度。好几家国有煤矿的负责人告知,自2000年以来矿难发生率在减少。问其中的原因,他们说主要是近几年上级要求得严。比如,对所有矿工进行突发事件应对的演练,现在经常搞,这是过去所没有的。有一个矿在2006年被突发的洪水包围,井下200多工人全部被安全抢救上来,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早已对于此事预先进行过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