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题(2)

2008-11-24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特别强调 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
  2.确立教学目标以后,教学设计的下一步骤便是进行 .
  3. 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理论。
  4.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5.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一种难以改变的依恋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 ”。
  6.在课堂上,当大多数学生的行为表现良好,只有个别学生经常出现问题行为时,通常采用 行为矫正技术效果良好。
  7.马斯洛认为, 是需要的最高层次,能否达到这一层次取决于其下面的各种需要能否满足。
  8.*作技能的实际掌握是从 阶段开始的。
  9.按照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儿童的入学年龄应该在 周岁为宜。
  10.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的启发下,设计了一些 故事,以此来进一步研究道德判断的发展模式。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刺激分化
  2. 自我同一性
  3. 过度学习
  4. 缺失需要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正迁移与负迁移?各举一例。
  2.什么是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同化过程包括哪些类型?
  3.简述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的主要区别。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验室实验与随机化现场实验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2.教师在对学绩测验分数作出各种评价以后,应如何向学生或学生家长报告评价结果?
    3COME考试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为你加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