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考试 > 复习指导 > 综合辅导 >

刑事诉讼法笔记(9)(4)

2008-11-17 
洪道德老师编著的刑事诉讼法笔记,对考试复习很有帮助。 第二种是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用,格式如下: X X X人民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X X X X)X刑初字第X X号 公诉机关 ...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对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内容指导]
在这个概念里简单说几句话,第一点,我国刑事审判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也就是说对于地方各级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都可以进行第二审,地方各级法院的一审过后都可以进行第二审。但是这个第二审并不是自动进行,它必须有上诉、抗诉才能进行。可见,第二审和第一审一样,对于人民法院来讲,第一审没有检察院的提起公诉,没有自诉人的提起自诉,人民法院是不能够接受。那么第二审也是一样,没有上诉、没有抗诉,人民法院不能进行第二审。第二点,第二审法院是特定的,只能有一个法院来担任,那就是和第一审法院具有上下级关系的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对于人民法院讲,必须要有合格的上诉、抗诉,才能对案件进行第二审,那么这就说明上诉、抗诉是整个第二审程序的组成部分。刑事诉讼法对如何上诉、抗诉进行了具体规定。那么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把上诉和抗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上诉和抗诉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我们看相同点:
第一,上诉、抗诉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地方各级法院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从这句话里可看到,上诉、抗诉的对象必须同时具备4点:第一点,只能是判决、裁定,针对判决、裁定,才能上诉、抗诉;第二点,这个判决、裁定必须是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第三点,这个判决、裁定必须是—审判决、裁定,如果已经过二审,二审的判决即使是还没有发生法律效力,也不能成为上诉的对象;第四点,这个判决、裁定是地方各级法院构成的,这是上诉、抗诉的对象。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我们掌握了上诉、抗诉对象是什么。
第二,上诉、抗诉的期限是相同的。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期是10天,对裁定的上诉、抗诉期是5天,一律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天起计算。
第三,法律效果相同,也就是上诉、抗诉必然引起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二审。
上诉、抗诉的区别:
第一,主体方面。我们先来谈上诉的主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0条和第182条规定,我们看到上诉的主体可分为这样几个方面掌握,首先是自诉人、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这里注意被告人指刑事被告人,法定代理人指的是自诉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上述上诉人享有完整独立的上诉权。所谓完整,是指不需要他人同意,甚至可以说在他人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出上诉,提出来的上诉,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引起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二审。第二种上诉主体是经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或被告人的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以后也能够提出上诉。这里请注意,上诉的主体的范围是经过被告人同意的被告人的近亲属、被告人的辩护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这种上诉情况下,上诉人仍然还是被告人。第三种上诉主体是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于一审判决当中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享有独立的上诉权,但有一点,他们的独立上诉只限于—审判决当中的民事部分,其法律效力不能够达到刑事部分。举个例子,公诉案件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一审判决,这个被害人全面提出上诉,那么在这个上诉中,具有法律效力是对附带的民事部分,对于刑事部分提出上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为这个被害人他仅仅在附带的民事诉讼中是自诉,在刑事部分不是自诉,而是公诉。下面再看第四种公诉案件的被害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5曰内应该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那么这一条规定就告诉我们,被害人不能直接上诉,只有请求抗诉。第一,被害人只能就一审判决请求抗诉,对于一审裁定也不能够请求抗诉。第二,请求抗诉的期限是在接到判决书之后5日内。第三,这个请求抗诉不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是否抗诉由检察院决定。第四,检察院的决定要在接到请求书后5曰之内作出。
以上是上诉权主体,下面看抗诉的主体。首先明确基本知识,刑事诉讼法中的检察院的抗诉有两种主体,一种是对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抗诉,另外一种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抗诉,我们现在掌握的是第一种。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句话就规定了抗诉的主体、抗诉的理由、抗诉的途径和抗诉的程序。就抗诉主体来讲,抗诉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我们现在进一步掌握应当由哪个检察院提出一审抗诉。对一审判决提出抗诉,那么抗诉的检察院与作出一审判决裁定的这个法院为同级。换个角度看,实际上提出抗诉的检察院是当初提起公诉的检察院。这个抗诉还需要上一级检察院的支 持,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法院的同级检察院提出抗诉后,必须把抗诉书同时抄报上一级检察院,上一级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抗诉不当,有权撤回。所以说,一个抗诉生效,从提出到最后引起法院作出二审裁定裁判,实际上还要有上一级检察院支持。
第二,理由不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可以提出意见,,也可以不提出意见,没有提出理由的上诉,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l条规定,抗诉必须是在认为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情况下,才能提出抗诉,也就是说人民检察院在提出抗诉时要说明抗诉的理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把确有错误的情况具体划为6个部分,教科书对这一点已作出解释。
方式不同。上诉的方式有两种,书面和口头都可以,而抗诉只能是书面的。
第四,具体程序途径不同。上诉有两种途径,有关上诉人既可以通过原审法院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抗诉只有一种情形,就是提起抗诉的检察机关,交给原审法院,由原审法院送交上一级法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原审法院向上一级法院提交抗诉书。
通过比较上诉、抗诉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基本掌握上诉、抗诉的法律规定。关于上诉、抗诉内容我们要看教科书,比如说,上诉、抗诉提出以后的具体处理程序,第一,上诉、抗诉提出以后,怎样处理,那么这个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上诉、抗诉期满之前提起,一种是在上诉、抗诉期满之后提起,具体自己看看书。第二,上诉、抗诉提出以后,那么接到上诉、抗诉的人民法院具体怎么移交诉讼,期限多少,这个问题多看书。

 

3COME考试频道为您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在http://www.reader8.net/exam/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