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
1.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1999年11月9日凌晨2时,二人到达该商场后,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钱某出来后,二人逃离现场。第二天分赃时,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对钱某、赵某的行为如何定罪?
2.甲将其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猎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乙即交还,甲遂持枪杀丙。甲、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3.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2000元。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对李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4.1999年12月30日,被告人卢某携带800克西药"头痛粉"从长沙来到昆明,准备冒充海洛因贩卖。2000年2月14日,卢某找到田某,在未告知其是头痛粉的情况下叫田某帮助贩卖海洛因。次日,田从卢处拿走假海洛因200克,在昆明某酒吧出售时被警察抓获。同日晚,卢某又叫被告人阴某帮其推销海洛因。2月24日晚,阴携带假毒品500克在昆明市准备贩卖时被查获。阴某事后从办案人员处得知卢某给他的是"头痛粉"而非海洛因。
问:(1)被告人卢某与赵某、阴某之间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2)有人认为,被告人赵某、阴某不明知是毒品而代为销售,不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这种观点有道理吗?
第五章 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D 2.C 3.C 4.B
二、多选 1.ABD 2.BCD 3.BD 4.AB 5.ABCD 6.BCD 7.ACD 8.B D 9.B C
解答:本题涉及盗窃罪的犯罪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审理共同盗窃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对各被告人分别作出处理:(1)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盗窃的总数额处罚。(2)对共同犯罪中的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盗窃的数额处罚。(3)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盗窃的数额确定量刑幅度,并依照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本条规定,张某与许某应当按照共同盗窃的数额处罚,张某还应加上自己单独盗窃的5000元的犯罪数额。至于张某在案发后主动交代的1800元,根据《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应适用现行刑法,即适用"数额较大"的量刑幅度,"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刑法》第87条关于追诉期限的规定,追诉期限为5年,而张某盗窃至案发时已有10年,超过追诉期限,因此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本题有一定难度。
10.B D
解答:构成共同犯罪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共同故意。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的行为是教唆行为;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是为犯罪准备条件的行为,均有共同故意,是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11.A B C D
三、案例分析
1.答案:钱某、赵某二人构成共同盗窃罪,钱某一人构成放火罪。
钱某、赵某二人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又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盗窃罪。但放火行为是钱某在实施盗窃行为的过程中临时起意,由钱某独自实施的;赵某没有放火的故意,也没有实施放火的行为。因而,钱某一人构成放火罪。
2.答案:甲、乙之间不能成立共同犯罪。乙受甲的委托代甲保管枪支,应成立民法上的委托保管关系,乙据此有随时将枪支交还给甲的义务,而无防止杀人事件发生的特定义务,甲杀丙,与乙应甲的要求单纯地将枪交还给甲无关,乙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3.答案:李某虽因张某独吞赃款,未分得财物,但是他既有共同抢劫的犯意联络,且在街巷入口放风,在客观上他与张某互相配合的行为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所以,二人应成立共同犯罪。对李某而言,其刑事责任也不能因为未分得赃款而减轻,而应成立抢劫罪(既遂)。
4.答案:(1)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是犯罪人之间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的犯罪故意。据此,本案中,被告人卢某和赵某之间、被告人卢某和阴某之间并不成立共同犯罪。一方面,各被告人之间并无共同行为。共同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在犯罪性质上相同。卢某实施的是诈骗行为,他是间接正犯,即把赵某、阴某不知情、无共同故意的行为当作犯罪工具来使用,而赵某、阴某实施的是非法贩卖毒品的行为,他们之间虽有共同作案的一面,但行为性质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各被告人之间并无共同故意。被告人卢某具有诈骗的故意,而其余两名被告在不知物品本质的情况下,只有贩毒牟利的故意。三被告人虽有相似的行为,但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由此,所应成立的犯罪也不相同。卢某构成诈骗罪;赵某和阴某则构成贩卖毒品罪。
(2)这种观点不对。虽然赵某、阴某不明知是毒品而代替卢某销售。但是他们仍应受到刑罚的追究。因为从主观上讲,赵某、阴某由于把头痛粉误认为是海洛因,以致实际贩卖了非毒品,这属于对象认识上错误,但这并不能否认二被告人存在犯罪故意。从客观上看,赵某、阴某由于对象认识错误而犯罪未遂,这种不能犯的未遂对社会仍然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六章 罪数形态
一、单选
1.甲为杀死乙,向乙家投炸弹,造成乙死亡,房屋炸毁,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实质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2.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3.甲盗窃得一钱包,内有一张活期存折,甲冒充存折上的储户去银行取款,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数罪 C.牵连犯 D.结合犯
4.某单位工作人员甲乘被借调收款之机,在一周内三次窃取现金数千元,甲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7.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后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王某将李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某家将其丈夫杀害。王某的行为属于()
A.结果加重犯 B.连续犯 C.继续犯 D.吸收犯
8.甲男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关在室内,继而实施奸淫,甲男的犯罪行为构成()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结合犯
二、多选
1.下列诸罪中是继续犯的有() A.非法拘禁罪 B.重婚罪 C.贪污罪 D.遗弃罪
2.结果加重犯的罪过表现形式可以是()
A.基本犯为故意,对加重的结果也是故意 B.基本犯为故意,对加重的结果则出于过失
C.基本犯为过失,对加重的结果是过失 D.基本犯为过失,对加重的结果是故意
3.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
A.结果加重犯 B.继续犯 C.连续犯 D.辗?
4.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连续犯 B.牵连犯 C.吸收犯 D.惯犯
5.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实行数罪并罚()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结果加重犯 D.继续犯
6.根据刑法理论,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牵连犯()
A.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 B.因受贿进行违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
C.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D.制造工具,然后实施犯罪的
7.谢某以3千元从人贩子手中买妇女王某为妻,王某不从,谢将其锁在屋中3天3夜。第4天,谢某看王某已睡着,即进屋欲与王某发生性关系,王某惊醒后极力反抗,终因气力不支被谢某奸淫。谢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强奸罪 B非法拘禁罪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侮辱妇女罪
8.下列哪些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
A.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 B.在走私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C.司法工作人员因收受贿赂而枉法裁判的 D.同一行为人既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又向国家机关行贿的
三、案例分析
甲教唆乙盗窃丙的手提电脑,然后以2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台电脑,甲的行为应成立几个罪名?
第六章 罪数形态答案
一、单选 1.A 2.C 3.C 4.D 7.B 8.A
二、多选 1.ABD 2.ABC 3.CD 4.ABC 5.AB 6.ABC 7.A B C 8.A C
三、案例分析
对甲的处理应当区别情况加以考虑:(1)如果甲先有收购电脑的意图而教唆乙盗窃,则甲教唆的行为与收购赃物的行为之间,存在方法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成立牵连犯,应在盗窃罪(教唆)和收购赃物罪之间从一重罪即盗窃罪处断。(2)如果甲收购赃物的行为是在乙窃得电脑之后另行起意实施的,应分别以盗窃罪(教唆)和收购赃物罪数罪并罚。
第七章 刑罚概说
一、单选 1.刑罚由()决定适用 A.法院 B.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监狱
2.一般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A.犯罪分子 B.有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C.一切人 D.违法分子
3.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A.改造罪犯 B.惩罚罪犯 C.教育罪犯 D.预防犯罪
二、多选
1.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A.预防犯罪 B.惩罚犯罪 C.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D.教育公民
4.被告人张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监狱劳动改造期间,司法机关发现张某以前还犯有抢劫罪,又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4年。本案中,哪些刑罚权得到了运用()
A.制刑权 B.求刑权 C.量刑权 D.行刑权
第八章 刑罚种类
一、单选
1.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的刑种是()
A.剥夺政治权利 B.拘役 C.管制 D.有期徒刑
2.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监狱 B.检察机关 C.基层单位 D.公安机关
3.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符合下列某一种情况,2年期满后,经合法程序批准后减为无期徒刑()
A.有悔罪表现 B.没有故意犯罪 C.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有立功表现
4.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A.判决确定 B.判决执行 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D.判决公布
5.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于1998年7月2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7月29日,吴某因为同监狱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的一只眼睛打瞎。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
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C.以无期徒刑和故意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二、多选
1.罚金的缴纳方式有() A.一次或分期缴纳 B.强制缴纳 C.随时缴纳 D.减少或免除缴纳
2.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是() A.强奸罪 B.间谍罪 C.放火罪 D.交通肇事罪
3.依法不得适用死刑的罪犯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具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 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4.丁某因犯走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必须符合下述哪些条件()
A.必须是在没收财产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B.必须经过债权人提出请求
C.必须经过人民法院核准 D.只能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5.邱某尚在管制执行期间,裴某的下列哪些行为是违反管制规定的行为?
A与他人合作写了一本《股市参与技巧》,使用化名出版 B悄悄回云南老家参加朋友的婚事
C家中经常去人,来去匆匆非常可疑,且从未报告 D每天买一摞报纸回家,不知在干什么
3COME考试频道为您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在http://www.reader8.net/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