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09考研政治冲刺必杀技《名师课堂》马哲篇五(1)

2008-11-06 

    09年的《马哲》会考些什么呢?我们将名师的预测帮你做了整理,希望能帮到你。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考点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2)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总括了社会的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3) 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凡是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历史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所以都没能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考点2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要素,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改造地理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 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考点3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1)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转化为社会要素。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一,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是一种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实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第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交换,其存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并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 生产方式不仅是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它还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这一特殊有机体的物质承担者。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基本结构、性质和面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所以,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更替的历史。

  考点4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1) 自然界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可以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2)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特殊意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