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脑海中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正因为陌生才对周围的一切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只有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教师特有的魅力,在孩子的心中作上最完美的图画。所以在数学的课堂中,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应该
首先,根据一年级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结合青岛版教材的故事情境串,造成孩子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时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从故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或故事中。又如教学“数学广场——搭配”时,正好是平安夜,借用圣诞老人给小朋友送礼物或互赠苹果保平安,不仅让孩子了解有关节日,而且很好的导入新课,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其次,在课堂上通过比赛培养兴趣。一年级孩子虽然小,但个个争强好胜,荣誉感较强。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常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开火车、个人比赛、同桌比赛、小组比赛等形式,极大地调动孩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用比赛的形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计算的速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在每节练习课上用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再次,结合自己的特点,对孩子实行多种形式的激励,以此培养兴趣。其实满足学生的需要是那么的简单,也那么的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老师有时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抚摩,学生都会感受到满足,心里充满快乐,一年级的孩子更是这样。更不用说有
第四,通过动手操作及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实际操作活动以它具体生动的形象性,易于激发孩子兴趣。例如:学习《左右》时,通过让孩子动动手,摆摆图形,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也提高了孩子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如在学习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图形后,我设计组织了用认识图形拼出各种模型的实践活动,在此项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真实、最强劲、最主要的部分。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将会激情四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好地发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综合协调运用调动学习兴趣的技巧,努力探索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使数学真正成为小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好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