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好玩的孩子,
我们家长应该做什么?
“玩!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这是一句挂在家长嘴边上的话。但是,几百年来孩子们仍然顶着家长们的百般阻挠,勇敢地“玩”着,而且是一代接这一代地玩下去。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谋种意义上讲,孩子是在玩中长大的。看!孩子们在观察蚂蚁为什么搬家?孩子们在聚在一起玩泥巴、玩水、玩火!什么好奇玩什么!为什么小孩子如此爱玩呢?专家告诉我们,因为小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孩子“好动”的行为!加之小孩子好奇、好学、好问、好模仿,就形成了小孩子的特有的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层次需要论》中有详细论述。他认为:儿童的需要也是由低到高,逐步形成的 。按照人的需求理论来说小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顺序是:“求玩—求群—求美—求知—求尊—求才”。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孩子的第一心理需求就是“玩”嘛!这是人们不可改变的心理现象。因此我们只有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在孩子玩的过程中,由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好奇”。好奇是孩子们“玩”的核心动力!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帮助孩子满足他的“好奇心”。目前,有教育专家称之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法则“狼性法则”。
“狼性法则”认为:“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之一。先是好奇,之后就有了观察的兴趣,这就是小狼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好奇心是与注意力有关的心理现象,有了好奇心才有继续观察、从中学习的可能。即使是在忙碌的狩猎期间,狼仍旧表现出对环境的高度好奇心。”
人类也是如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越好奇,观察力就越强,兴趣就越广泛,创造力也就越强。因此我们说“兴趣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14岁的富尔顿在玩的过程中发明了轮船;法布尔经常趴在草地上黄蚂蚁和黑蚂蚁打仗,促使他写成了闻名全球的《昆虫记》;18岁的米丘林由于兴趣浓,使他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园艺学家。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地游戏和动手玩耍,孩子的能力和智力地到尽情地开发,所以有人说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啊!
作为家长的我们,面对孩子玩耍时我们要做的是:
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先蹲下来看看孩子到底在玩什么?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去发现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那一方面有了兴趣?
二是我们要学会引导、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譬如你想叫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你别成天叫孩子读书,而是把书藏起来,孩子就会产生“好奇心”,就会想:“这肯定是一本不寻常的书”,于是回“偷”来仔细阅读!
面对孩子的玩耍,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明智,要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还给孩子一个童年的世界。在童年玩的世界里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找到智慧的火花,逐步走向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