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暑假成长记事之----第一次看牙医
我们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的都要去看医生,吃药、打针来接受治疗。可是如果牙疼了光吃药是不行的,需要用专门的工具来去除牙上的细菌,就像肚子疼要吃药才能把病菌排出来一样。可是当你看到牙科的工具时会不会感到发怵?会不会拒绝治疗啊?我们也许不会,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一定了,这就需要我们的及时引导了。这不,昨天就带儿子第一次去看了牙医。
昨天下班一进家门,就看到儿子捂着嘴巴直喊牙疼,正在厨房忙活的四姐(儿子的四姑)对我说儿子牙龈上鼓起了一个疙瘩。我连忙来到儿子身边坐下,让儿子张开嘴巴一看,哦,以前都长过好几次了,每次都是去诊所拿点消炎药一吃就好了,可是这次明显疼得厉害,看到儿子疼得一身汗。心里也很着急,因为自己也看过牙,深深知道牙疼的滋味。我抱着儿子说:“儿子,我们去看牙医吧,看看他有什么好办法没有。”儿子点头同意了。
几分钟就到了我曾经去过的牙科诊所,医生正在给顾客看牙,儿子第一次进来,感觉很新鲜,由于架子上摆满了治牙的像长长的针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工具,好像都是一些金属制品。儿子把目光转向了医生,看他正在给这位女士洗牙、上药、还流血,工具也发出呲呲的响声。儿子有些担心了,怯怯地问:“妈妈,这东西碰到牙疼不疼啊?我的牙也会流血吗?”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其实我早有思想准备回答儿子的问题,因为以前和儿子一起看过三本和牙齿有关的绘本《小熊不刷牙》、《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老鼠牙医—地嗖头》就派上用场了,我想儿子肯定也不会陌生。这时给他提示一下说不定对他有帮助。于是安慰他说:“你想想鳄鱼去看牙的时候刚开始不也担心吗?可是为了自己的牙不疼,他很勇敢地去看医生了,并且医生做什么都很配合,最后牙不就不疼了吗?”儿子听了也点点头,继续耐心等待。
“小朋友过来躺这儿让我看看。”医生说。轮到我们了,我帮儿子躺到椅子上,医生打开一次性工具,然后给儿子围上纸巾。儿子则乖乖地躺下,医生看了夸奖道:“这个小朋友表现不错,一会就好了啊!”儿子张开嘴巴,医生首先用一个像针一样的工具要往嘴里放。儿子连忙阻止道:“要用它扎我的牙啊?”呵呵,好像和绘本故事里的情节一样。“不是,这里装的是水,我要把你的牙清洗一下,这样细菌就出来了,牙就不疼了,不信你看。”医生说着就把工具里的水喷出来了,且发出响呲呲的声音。
这样一来儿子不害怕了,反而笑了起来。我趁机也安慰他说:“你看这像不像你玩的喷水枪啊,不过这比那喷出来的水细多了,说不定你姐姐也没见过呢,回家你也可以给他讲讲啊!”我边说医生边给儿子治疗。很快就洗干净了并且药也敷在了牙齿里。儿子站起身一咬牙笑着说:“妈妈不疼了。”呵呵,这么见效啊!
虽然儿子经常会耍脾气让我很苦恼,可是正经事上他是很听话且遵守规则的人,在幼儿园老师说过的话他都会百分百的做到。我们说过的话他也会牢记在心,医生说的话他就更视为重要了,上次打吊针时医生不让他扎针的手乱动,儿子就一动不动,由于要打十几天吊针,扎套管会方便些,也减轻孩子的痛苦。可儿子是太重视了,即使针拔掉了,他的手仍然不乱动。走路、吃饭总是抬着胳膊,恐怕什么东西碰到他的手。我告诉他动也没事也不行,看看儿子就是这样认真的人。
我想这次牙疼也跟他这段时间的饮食习惯有关。一放假从头到脚都放松了,吃饭少了,刷牙的次数少了,肯定上火了呗。我在家说教N遍效果也不明显,心想不如通过医生来告诉他需要注意的事项,让他对生活习惯有个高度重视。医生说:“小朋友,牙疼就是因为你平时吃的食物停留在牙齿里而产生的细菌,所以每天晚上一定要坚持刷牙。要多吃饭,吃饭多了抵抗力就强了,就不上火了,牙也就不疼了。”儿子那双大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医生,听得相当认真。
回到家儿子都按照医生的吩咐去做,一个馒头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后漱口,睡前刷牙。事事都干得很干净利落。呵呵,儿子就是这样一个讲原则守规则的人。此时我还真有点后悔为什么不早点带他看牙医了,呵呵!如果您的孩子因放暑假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吃饭不好了,不能坚持刷牙了,这时候就不要由他了,去带他看看医生,亲身经历这些场面,将会比我们单纯地说教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