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爱孩子
---《爱心树》带来的启示
应路路妈妈诚邀写稿,心中真是“让我欢喜让
我忧”啊!喜的是路路妈妈的信任,忧的是孩子才
一年级,我升级做妈妈也才6年半,经验实在谈不上,真怕写不好呀!不过,这两天正好心有所想,
就趁机拿出来和优秀的妈妈们交流交流,呵呵!
昨天晚上,我忙着洗衣服,让鹏霖自己读书,
孩子选择了绘本《爱心树》,读完之后,孩子叫我:“妈妈,您快来看看吧!大树太可怜了!”哽咽的
声音让我心里一惊,赶紧跑进孩子的房间,只见鹏
霖满脸是泪,抽泣着问我:“妈妈,为什么大树对
男孩那么好,男孩还把大树的所有东西都拿走了?
妈妈,大树好可怜,就剩下一个老树墩儿了!你看看!你看看!”鹏霖有些悲愤地翻着一页页的插图
让我看,我慢慢地躺到孩子身边,柔声问了一句:“鹏霖,你觉得大树像谁?”鹏霖只是停了一秒钟,就轻轻地说:“大树像妈妈!”然后就紧紧地抱住
了我!
对孩子这样快速的反应和理解能力,我很欣慰,可我随即提醒他:“应该是爸爸妈妈,爸爸妈
妈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平时和孩子说话,
我从未把孩子的爸爸遗忘过,孩子必须明白:爸爸
再忙,也和妈妈一样爱他!)孩子重重地点头,说:“妈妈,大树对男孩真好!爸爸妈妈对我也是这样好,我也要对爸爸妈妈这样好!”孩子的话虽质朴
但充满着真诚!本来我就觉得这本书有很深的寓意,现在看来,是和孩子好好探讨,认真读,仔细想的
时候了。所以我们又一起共读了这本书,鹏霖演男孩,我演大树,共读中我们又收获了许多许多……
这是一个由一棵不断给予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
无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爱心树的英文 “The Giving Tree”,顾名思
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爱心树—犹如我们慈祥的
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倾其所有。如果不是全心
全意的爱,又怎能奉献了一切还无怨无悔呢?整本
书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就是那句—“大树很快乐!”果实被摘光了、树枝被砍光了、树干被砍断了,已
经牺牲到什么都没有了—变成了一个老树墩儿,可
就是这个老树墩儿,在得知孩子“只想找个安静的
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时,竟还“尽量把身子挺高”,并告诉孩子:“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
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
身上休息吧。”当看到那个被唤作“孩子”的垂暮
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树桩上时;当“大树很快乐!”那几个字又一次跳入眼帘时,又有几个人能
不为之动容呢??!
读完之后,气氛变得很凝重,我和孩子互相拥
抱着,淡淡的忧伤在鹏霖的抽泣声中氤氲开来。此
时无声胜有声!我陷入沉思:想到我们的父母,一
生都在为我们无私的付出,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像这
个男孩子一样在不断地索取和接受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父母是我们生命中的
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
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鹏霖抬起头:“妈妈,这个小男孩太自私了,
对大树一点儿都不好!”“是呀,你能想到这一点
非常好!”我的话还没说完,鹏霖又急急地说:“
妈妈,大树这样是溺爱!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我
要多读书,好好学习,长大了自己赚钱给爸爸妈妈,孝顺爸爸妈妈!”
哦?我心中一喜。这本书读完,所有人都会被
大树无私地奉献所感动,有谁会去批判这样一个大
爱无言、无怨无悔的爱的化身呢?可是细想孩子所
言又何尝不对呢?如果大树没有一直对男孩有求必应,而是教导孩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来争取
自己的未来,男孩是不是会发愤图强,自力更生,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如果大树没有一直默默地
忍受孤寂,而是告诉孩子,我也需要你爱我,请不
要一味的让我给予你--爱是相互的,男孩会不会在
施与受之间感受爱与被爱,从而变成一位懂得感恩
的谦谦君子呢?如果大树没有那么痛并快乐着,没
有在被自己最爱的男孩变成了一个老树墩儿还感到
歉意的话,男孩是不是不会自私地只知道索取呢?……如果这么多的如果都能变成现实,那么我
们的世界该是多么美好祥和!
孩子的话引起我久久地深深地思考,原来看这
本书时,也曾被大树的无私感动地热泪横流,也曾
为男孩的贪得无厌深深惋惜,可是从没有想过大树
会错,一个只知道奉献、不懂得索取的高尚的大树
会错!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爱心树”呢?我们自己又是不是这棵“爱心树”呢?我们爱
孩子,为了孩子我们愿意付出一切,可这样的爱是
对的吗?
诚然,我们的爱是无私的, 如果爱是美丽多彩
的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出的累累硕果。让我们
在付出爱的同时教会孩子感恩吧,感恩父母、感恩
恩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伟大的祖国,让
感恩之花在孩子们的心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