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郑州,为孩子带回的礼物是在购书中心精心挑选的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宝库中自认为孩子可读的六本。回到家,便受到老公的质疑:“给孩子不买绘本,怎么买文学名著呀?她会看吗?能听懂吗?”说实话,女儿只有三岁八个月,虽是青少年版,每页均配有彩色的精美插图,孩子是否愿意读,我心里也没底儿。
宝宝收到礼物,满心欢喜地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还把六本书排成一行,大叫“我一下子有这么多书啦!”是个好的开始,先认书名吧!我一一将书名告诉宝宝,字虽然不认识,但我说出哪本的书名,她能顺利地根据插图找到。在这六本书里,最吸引宝宝的便是《绿野仙踪》。
于是,寒假开始,母女有了更多相聚时间。妈妈和宝宝便开始了被窝里的阅读。宝宝把《绿野仙踪》放在枕边,每天早上醒后的“赖床”时间,每天晚上睡前,妈妈和宝宝跟随故事的主人公踏上了神秘而又动人的魔幻之旅。
《绿野仙踪》讲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历险故事。主人公多罗茜是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小姑娘。一天,她和她的小狗托托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吹到了芒奇金人的国度。为了回到家里,回到亲人身边,这个善良美丽的小女孩和她的小狗,还有一心想得到智慧头脑的稻草人和渴望得到一颗真心的铁皮伐木工,以及拼命想要获得勇气的狮子,结伴而行,患难与共,一起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奇遇。
阅读镜头采撷
镜头一:用封皮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妈妈相信,六本书中这本被选中,是因为封皮的人物形象,我们的阅读也从封皮开始。
妈妈:宝宝帮妈妈看看,这都画着谁呀?(妈妈故意叫宝宝帮忙,吸引她的兴趣,唤起孩子极大的成就感。)
宝宝:有个小女孩、还有两个“人”,还有狮子和狗。一共有一、二、三……五个人。(观察很认真嘛。)
妈妈:告诉你,这个小女孩叫多罗茜,一只狗叫托托。两个怪人,一个是铁皮做的铁皮人,一个是稻草做的稻草人。你说一遍。(妈妈及时肯定孩子的发现,并及时引出故事中的人物)
宝宝:多罗茜、托托、铁皮人、稻草人、托托。(宝宝边说边指着。)
妈妈:他们怎么在一块儿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宝宝一把抢去,自己翻阅起来。书中形象的画面一下子把她吸引住了。怪兽、蓝色城堡、长出翅膀的猴子、小丑模样的稻草人、只有一个大脑袋的人……“妈妈,你给我讲!”宝宝指着书中的飞猴说。“好吧!”妈妈接过书,翻到第一页。“不,妈妈,你讲这个。”宝宝又一次抢过书,重新翻到了书页中飞猴那一页。啊?从中间讲?那怎么行?看来得让她对故事有个概念。妈妈又拿过书,耐心地说:“宝宝,故事有一定的顺序,要从头讲,从中间讲你听不懂的。”爸爸接过话来说:“是呀,就像给你穿衣服,一件一件,从里到外地穿,先穿棉裤,再穿保暖裤能行吗?”宝宝摇摇头。这穿衣服的例子说服了宝宝。从第一章,这就开始了。
镜头二:用插图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能安静地在躺在你的臂弯,聚精会神地听,但她的眼睛始终离不开彩色的精美的插图。对图的迷恋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读图时期,不过这些插图形象地诠释了作品的内涵,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妈妈:正当多罗茜和小托托在一起玩耍时,可怕的“龙卷风”来了!(妈妈读书时故意变化语气,为的是引导孩子入情入境。)
宝宝:什么是“龙卷风”?(孩子敏感地发觉不是件好事,但又不知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妈妈:(指图)看,这就是“龙卷风”。(插图中飞沙走石,多罗茜的房子,被一股旋转的风卷了起来,像在风中飘起的一片树叶。)
宝宝:(认真地看着)
妈妈:从南方和北方刮过来的风,刚好在房子这儿相遇了,他们会合在房子中间,形成了一个大旋涡,一下子把房子抬起来了,越抬越高,房子被风带走了。(妈妈适时补充相关知识)
宝宝:哦,就是很大很大很大的风。
妈妈:对,能把房子掀起来,把我们都吹走的风。(妈妈强调大到什么程度才是龙卷风)
镜头三:用奖励吸引孩子持续阅读
嘻嘻,说起妈妈的奖励,很简单,就是妈妈在宝贝脸蛋上甜甜的吻喽!不吻,宝宝会及时提醒:“妈妈,香吻一个。”吻的不多,宝宝很不乐意,她在心里可数着数呢!刚刚宝宝得到了妈妈的十一个“香吻”,才甜甜地入睡呢!如果说阅读是一杯苦咖啡的话,这就算是妈妈加的一勺糖吧!孩子既开心地喝下了咖啡,又增加了母女情感,何乐而不为呀?
当然,奖励是有条件的。一是要会提问题;二是能顺利回答妈妈的问题,千万不要低估三岁八个月孩子的理解能力,她善听、会问、能答。
妈妈:第八章:误入罂粟花丛
宝宝:什么是误入?(这个问题提得好!)
妈妈:本来没有想去,结果迷路了,误打误撞进去了。就像我们去公园玩,本来没想去动物园,结果走走拐拐,看见了就进去了。(唉,怎么说呢!妈妈说的也不准确。蹩脚的例子。)
诸如此类,在你讲的过程中,宝宝会提出很多问题。什么是三原色?心脏在哪里?奥芝是谁?……
妈妈:今天讲的这两章,惊险的旅程。第一次他们遇到了壕沟怎么过去的?(总结提问、梳理故事内容。)
宝宝:狮子跳过去的。
妈妈:不准确。
宝宝:狮子驮着他们跳过去的。
妈妈:完全正确,亲一下。第二次遇到更宽的壕沟呢?怎么过去的?
宝宝:(妈妈提示做动作:铁皮人砍)铁皮人砍树,搭成了一座桥。
妈妈:哦,完全正确。(“香吻”一个。)
宝宝:(开心地大笑)
连妈妈都不敢想象,这样的持续阅读,一次能达到四十分钟,甚至出门上肯德基吃汉堡,宝宝特别嘱咐:“带上我的书。”由于妈妈忘带,还小哭了一场呢!也许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吧,生动精彩、引人入胜的情节完全吸引了孩子。难怪这部书被誉为美国版的《西游记》、二十世纪经典童话之一。感谢美国儿童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带给孩子的魔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