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就要放学了,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会给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奖励,不少的孩子的额头上贴上了一个金灿灿的小五星。老师常说的就是“聪明豆。”别看这小小的五星,孩子们都很在意,晚上睡觉都不让揭下。一直以来,老师都认为这样的方法很好,也一直这样鼓励孩子竞争。
直到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宝宝的妈妈牵着宝宝出来,宝宝的额头没有五星,他妈妈指着旁边的一个女孩对儿子说,“你看妞妞又得五星了,你怎么没有呀?”
“五星不好!”宝宝的回答让我很是吃惊。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们的上进心,引进了“比”的机制,对表现好的孩子实行奖励,奖品有时是一个金光灿灿的五星,有时是贴在手上的小印章,有时是一朵大红花……由老师亲自贴在受奖孩子的额头上或小手上。这本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奖励面也不小,孩子们也喜欢。但为什么宝宝竟然说出了“五星不好”的话呢?我要问一下宝宝才知道怎么回事。
第二天上学后,我和宝宝有了一次关于五星的谈话:“宝宝,你不喜欢老师奖励的五星吗?”“喜欢”。“那怎么和妈妈说五星不好呀?”“因为我没有得到”,“那是你表现不好吧?”“我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吃饭睡觉都好”,“那为什么老师没有给你奖励呢?”“我就是做操时和小朋友乱跑了,没有听老师的话好好做操,老师就没有给我奖励五星。”听着宝宝的回答,细细想一想,每次老师在奖励时要求很严,奖励的条件局限面窄小,包括听话啦、遵守纪律啦、学习专心啦,有时还苛刻地要求每个方面都要好好表现才有奖励,只要有一次犯错误就会被取消。有些好动的孩子、淘气的孩子总也得不到五星的奖励,他们对五星渐渐失去了诱惑力。每当老师对表现好的孩子奖励时,总会看到其他孩子羡慕的表情,得到奖励的是兴高采烈,没有的就赌气说我不要或我让妈妈给我买之类的话。
宝宝的话提醒我们,幼儿不同于大孩子,激励机制应该面向全体,奖励的条件应该放宽,使全体孩子都得到奖励的机会,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不如别人,从小就对奖励机制产生抵触情绪,说“五星不好”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