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当心课堂奖励中的德西效应作文

2020-07-22 
当心课堂奖励中的德西效应——适度论坛发言稿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何风彩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下午好
 

              当心课堂奖励中的德西效应

                    ——适度论坛发言稿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何风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下午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乐翻了天,还往老人的后花园里扔砖头,闹得老人不得安生。老人运用多种办法去禁止都不奏效。

后来,老人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最大,扔砖头扔得最远,就奖励谁十元钱。孩子们便疯狂地喊叫着朝花园扔砖头。第二天,奖励却变成了5元,孩子们仍然很兴奋,毕竟,5元钱也不少啊。第三天,奖金降到了1元钱,有些孩子嫌少就走了,有人继续玩。第四天,老人说今天胜利者只能得到1毛钱。孩子们听了就不屑于顾:“就1毛钱,1毛钱谁给你扔砖头啊,走!” 他们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再也不朝老人的后花园扔砖头了。

这位老人成功地把孩子们的内在动机转变为外在目标,通过泯灭他们的兴趣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实际上,这位老人成功地运用了“德西效应”,使孩子把吵闹和扔砖头的兴趣转移到了奖励上来。有人说,我们教师也天天在自觉不自觉地做着这样的工作。

    所谓的德西效应是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西1971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有趣的智力难题。 德西把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解答完一道智力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尽管受奖励的那一组学生在有奖励时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却只有少数人继续答题;没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对智力题继续怀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 没有奖励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加浓厚。 

德西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发现很多人看重的是“内在的成功感”,而不是“外在附加奖励”。当他们从事有内在兴趣的工作而取得好成绩时, 会体验到由衷的满足感。 过度奖励会使学生把过多的兴趣转移到奖励上来。

我们在追求自主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并非一推电闸就会飞速旋转的机器,课堂也不是按照既定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象中的完美,于是我们便拿出了种种激励措施。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去,我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如: 加分,发小红花、小星星,令孩子们眼馋的物品,虽然换来了暂时争先恐后发言和参与的课堂效果,但是其中存在的负面效应也令人忧虑。在长期的奖励刺激下,在孩子不断膨胀的奖励需求增长中,孩子们感兴趣的不再是学习内容,把所有的兴趣都集中在了奖励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和对重要目标的追求,这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当心课堂奖励中的“德西效应”,尤其注重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发现,学生在向知识高峰努力攀爬的过程中那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奇和兴奋是非常可贵的。这个时侯,教师如果表现出和学生同样的惊喜与自豪,去巧妙引导,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本身的快乐,体验到经历了脑力劳动后,那种健康的疲劳感是愉悦,幸福的,这应该是最高境界的课堂奖励。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头疼于我班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合作意识,不会合作,一道合作时告状声埋怨声不断,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对合作良好的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但马上发现,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奖励上面,有时还会向我抱怨哪一组没有自己小组做得好,应该奖励自己小组等等。近一年来,我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去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

记得我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课堂中间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同学们浏览全文,静下心思考、归纳,看苗苗和季羡林教授主要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我要求自己考虑成熟后,在三人小组内交流、碰撞一下。 随后,我加入了一个个学习小组,倾听他们的讨论。李志豪在小组内自信地讲他归纳出的三个方面,后来,他认真听了同桌史浩然的发言,又觉得应该是四个方面,旁边的管鏊乐听了他俩的交流,也开始自言自语地在那里重新审视自己的答案……就这样,在合作、交流、碰撞中,他们都打通了自己学习中的盲点,完善了自己的学习,最终达成了共识。我没有表扬他们学习得很棒,但却兴奋地对他们说:“你们看,通过合作交流,你们都发现了自己的答案是有欠缺的,由此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合作,合作是一件多么好的学习方式啊,你们的合作就非常成功,非常愉快,不是吗?”三个人咧开嘴笑了,我心里也笑了。这节课,还有好几个小组合作得很好。我都请他们谈一谈是谁启发了自己的思维,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尼最应该感谢谁。 

我想,我再三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或者奖励哪一组合作得最好,都不如帮助学生体验到合作本身的愉悦感和内在的吸引力,这才是最值得开发的学习积极性的原动力,也是最可靠最持久的学习动力。

老师们,课堂奖励蕴含着大学问,适时适度的奖励真的不容易做到,它里面既包含有科学的规律,更充满艺术的魅力。课堂上,教师如何做才能更多地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怀有更加浓厚的兴趣,能够更多地享受学习,享受课堂,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老师们,希望我的发言能带给您对课堂自主高效必有元素的更多思考,欢迎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