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了,这次相对要严重一些,伴随着发烧还咳嗽不止。吃药缓解已成奢望,于是一连输了五天液体,终于控制住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北方突然供暖后,冷热交替,干燥不适引起的感冒咳嗽。但奇怪的是,就这点小病得在宝宝身上,却是非输液而不能痊愈的。
究其最早的输液史,应该是在她一岁四个月的时候。有一天,宝宝发高烧并拉肚子。说实话,我们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护理经验,而且也是第一次面对孩子生病发烧,非常害怕。结果去医院一查,便被告知是患了感染性肠胃炎,须住传染病医院治疗。我懵了,也不知道这个“感染性肠胃炎”究竟是什么病?究竟有多严重,竟然要住院?还要被隔离在传染病医院?但在多方朋友的帮助下,最后住进了AA医院(一家综合性医院),医生明确告诉我,孩子就是一般的感冒拉肚子,不用住传染病医院,但如果不及时控制,怕孩子脱水。随后住院输了四五天液后得以康复。
记忆中,也就是从那次开始,生下来九斤三两,从小身体就非常棒的宝宝,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因感冒或扁桃体发炎而输液。严重的时候,竟然在半年之内连输六次。令我心痛不已。
如果说孩子身体的病痛仅仅是会令妈妈们心痛的话,这还是感性的、肤浅的伤痛。但你去医院儿科看一看,这种认识就会理性、客观多了。
相信每一位母亲对此都有切身感受。那是何等“悲壮”的一番场景?一大家子人焦虑地围着一个孩子,安慰声、哭闹声、咳嗽声、呻吟声伴随着浓重的药水味道,充斥在整个病房、走廊,而每个孩子或手上,或头上,或脚上都被插着一根长长的管子,一瓶瓶液体正缓缓地流入孩子们的身体……
每当看到如此场景,我就在想,我们这一代人,饮食、呵护等都没法与宝宝这一代孩子相比,但我们的身体却个个很健康,吃药都很少,别说输液了。而现在医疗条件越来越发达,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我不是医生,本不该对何种治疗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妄加评论,但出于最自然、最感性的认识,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难道除了输液就给不出更好的药方了吗?
答案是:“有”但要看医生负不负责任。这个结论是有出处的。
今年五一节,我带着宝宝去北京,由于天热上火,她又发烧了。当我赶到医院时,经过化验得知宝宝的病因后,医生平静地告诉我:“孩子患的是细菌性感染导致的扁桃体发炎。按时吃药,三天后会慢慢缓解。如中途烧到了三十八度五以上就吃些退烧药。”我说:“输液吧,怕她好不过来。”医生又补充道:“生病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吃药就见效,不用着急,按时吃药就行。”
这番话是我第一次从一个儿科医生口中听到的。因为,我已习惯了每当孩子感冒咳嗽,就会立刻被医生一视同仁地开上一张输液单,先吃药的建议从未听过。而当自己认为孩子症状较轻,看能不能先吃药时,通常她们会板起面孔严肃地说:“你看吧!”听到这样的答复,同时又害怕耽误了孩子的病情,每每都是我妥协了。
而且现在的液体越来越高级,孩子们只要开了输液的先河,就很难通过吃药治好了,这一点我有切身的感受。其实都是些小毛病,结果输成了顽疾。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弱,免疫力越来越差。
为什么会有超级细菌的出现?专家称,就是由于医生不负责任,乱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以至于新出的细菌无药可治。这不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悲剧吗?
也许医生们会说,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家长们吃上几次药还治不好,就会又跑来输液。是的,孩子生病父母担心是正常的,特别是发烧。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医生能客观引导,告诉大家这种病的一个发作和愈合周期,让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客观对待的。
就在宝宝生病期间,我去幼儿园续病假,一个班29个孩子竟有一多半生病在家。这个问题真是到了不吐不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人们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当最基本的健康问题却成为她们越来越强大的敌人时,我们还有什么资本谈未来,谈发展,谈富民,谈强国,这一切都将成为一种空谈,一种奢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每当我面对一个个躺在液体瓶下的小小身躯痛时,一种难以名状的痛就会涌上来。我不知道,利益趋使下的部分医生医德的缺失,将会让我们的孩子负出多大的代价?我更不知道,孩子脆弱的身体,到底是在拷问医生的医德,还是在考验孩子的身体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