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造句
期中开家长会的时候,儿子的班主任老师讲了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的学习任务——造句和看图写话,又讲了二年级上学期将要开展的学习任务——写日记和小短文。
忽然感觉到学习任务还颇为沉重,因为班主任老师休产假的关系,半个学期过去了,儿子班里还没有开展造句和看图写话的学习。好在班主任老师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抓紧开始练习,学校、家庭齐动员,一定要把孩子的短板追齐。
接着儿子便开始有了造句的作业,刚刚开始造句的时候,儿子坐在书桌前呆呆的半天也不知道如何下笔,一问才知道儿子根本不知道造句该从哪儿下手,如何开展思路。
“好吧,妈妈跟你讲讲句子吧。”我只好慢慢的引导孩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字词构成的,用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表示要求或者制止,又或者表示某种感慨。句子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而逗号是一个句子中间表示停顿的符号,所以不能表示一个句子。”
“你们现在造句先要分析需要造句的这个词,在理解词义基础上加以说明,比如用“瞻仰”造句,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就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比如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果用‘鸦雀无声’就可以这样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而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能起到强烈的对比,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这里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就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再比如用比拟词造句,就要找出适当的比喻来说明问题,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如果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你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举几个例子: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
“要想造一个好的句子,首先句子要完整,比如‘春天真美丽’就不是一个好的、完整的句子,而是一个短语。”
儿子说:“是不是好的造句都要写得长一点?”
“句子要有适当的长度,也不是越长的句子就越好。造句要分析需要造句的词义,再比如用‘到了’造句,如果这样造句——我和妹妹去公园玩,妹妹跑丢了,我到处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妹妹,我告诉妹妹以后不能乱跑。
你觉得这样合适不合适呢?”
“我感觉不太好,为什么不好,我也说不出来。”儿子有点挠头。
“你的感觉是对的,‘到了’这个词是指到达什么目标或目的地,而‘找到了’是指找到某样事物或人,它们的词义不同,所以这样造句实际上是对词的错误理解。”
“再比如,用‘白帆’来造句——我在学校里学了白帆这个词,我不明白什么意思,查了字典后,我明白了它的意思。你感觉这样造句子可以不可以?”
儿子这回很快的回答:“不行,这还是没有解释白帆是什么意思啊。”
“对,如果这样造句,所有的词都可以套用这个模式,这是一种偷懒的方法,是不对的。所以,造句是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完成的。明白吗?”
慢慢的经过一次次造句作业的练习,每次作业老师都耐心的评价句子的优劣,非常感谢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对孩子的煅练和启发。儿子已经对造句有了一些理解和认识,所造的句子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思路和想法了。对造句也不再像刚刚开始那样害怕胆怯,而是充满了兴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儿子就可以轻松的独立完成日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