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家叶永烈的成长报告
一、研究目的
叶永烈先生的作品文字流畅、情节波澜起伏,创作之路有非比寻常的经历。作品中的主人公富于探索、不言放弃的精神也给人带来积极的正能量。研究他的成长历程,学习他的写作风格,以书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激励自己。
二、研究方法
1.阅读更多的叶永烈作家的作品,上网查询他的相关资料;
2.与家人、周围的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感悟;
三、研究内容
1、个人简历;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笔名萧勇、叶杨等。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1岁发表诗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怍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已超过一亿册。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艺、纪实为主要创作内容。历任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编导、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科普创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作协理事,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文联名誉主席。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2、创作原则
叶永烈选择传主有三原则:知名度高、透明度差;能够折射一段中国当代重要的历史;是没人写过。能够采访传主本人,如果传主去世或者传主无法采访,但是能够采访深知传主的人。他不写根据资料拼凑的作品,更不写“复述”式作品。写作,已经成为叶永烈生命的一部分。作品是“凝固的时间”、“凝固的生命”
3、写作条件
1992年,叶永烈改用电脑写作、是第一批换笔的中国作家之一。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他的求新不仅仅用于写作,更体现于生活。他的家里拥有体积庞大的商务用复印机、碎纸机以及各种各样的最新电子产品,就连他那在美国工作了多年的儿子,也称他是“高科技老爸”。在长期的写作中,叶永烈养成了思路通畅,一气呵成的习惯。其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写成,很少有写了一半重新再来的。
4、个人特点
写作坚持“九字方针”——“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写传记作品三十余年,从不东拼西凑。别人说有两个叶永烈:科普的叶永烈、纪实文学的叶永烈。他自己说还有一个假叶永烈:有人盗版、盗用他的名字;也有人盗用他写的内容。
5、作品特点
纪实写作:七分跑,三分写。每写一部长篇纪实文学,采访几十人、上百人是常事。他的妻子就常讲:"你去一趟北京,就像去一趟上海南京路似的!"叶永烈所写的当代重要政治人物,大多密集于北京,所以他必须一趟趟由上海往北京赶。他的采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历史交谈,是一种抢救史料的工作。科普写作;大胆奇幻、神秘莫测、仿佛能够预知未来、极富想象力!。书中描述的许多幻想今日已变成现实,令人称奇! 小说写作:文笔清新隽永、文辞优美、可读性强。
6、精彩赏析
科普作品充满科幻色彩,对未知世界的描写妙趣横生。让人忍不住去幻想,激发对科学世界的探索!这个世界上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纪实作品充满理性思考,仿佛与名人面对面,让人思考历史,探秘伟人内心世界,请一起欣赏几段描写吧:
《小溜溜溜了》这座城市里,没有一堵雪白雪白的墙壁。总是灰不溜秋的,积满灰尘,有的被煤烟熏得黑不溜秋的,像锅底一般。街道上,遍地是垃圾。风一吹,那些糖纸、冰棍儿纸像雪花一般,漫天飘舞。嗬,汽车上装的是“磨砂玻璃”,白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公共汽车的外壳,红一块,绿一块,黑一块,仿佛满是伤疤。人们个个长发披肩、穿着“人造革”衣裤,又厚又亮。一只乌黑发亮的手,揪住了他的衣领。小溜溜不由得仰起头来一看,那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别人,正是懒虫!
《科学家的故事100个》 鲁班并不是生下来就心灵手巧的,而是经过了刻苦的努力,才成为一个世所称颂的神匠的!现代有一门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用来改进工程技术系统的科学,叫做仿生学。如此看来,鲁班在野草叶子的形态启发下发明了锯子,也可以说是仿生学应用于实际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据传说,木工用的刨、钻、铲、曲尺等工具,也是鲁班发明的。至今,有人仍把曲尺称为“鲁班尺” 。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古希腊学者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美学、教育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贡献。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古代的“博士” “没有一个动物同时具有长牙和角。” “反刍动物有一种多重胃,但是牙齿很不行。”“长毛的四足动物胎生,有硬棱甲的四足动物卵生。”上面的这些话,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并经过归纳、总结,才能说出来。竞出自一位2300多年前的古人之口---著名的古希腊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酷爱科学,细致地研究了许多自然现象。
《马思聪传》动荡年代他尽其所能报效国家、恐慌时期碾转流离远走他国,思乡、望乡、故土难舍、终未归根;慌乱、恐惧、阴影难释、客死异乡。是一个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举空越过重生险障偷渡香港的一幕,以及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矛盾与心迹,读来惊心动魄,催人泪下。使人不能不深思:一个满怀热忱的爱国者,为何竟冒着生命危险逃离自己钟情的故土?这样的历史悲剧如何不再让它重演?
《名流侧影》最使我难忘的是,当我从北京大学毕业时,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给我们发来一张红色的请帖,上面写着: 报告会 报告人:周恩来总理1963年7月21日晚8时。 地点:人民大会堂 二楼宴会厅 。我接到这张请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盼望着幸福的时刻早一点到来。在7月21日那天,我们在下午4点就吃晚饭了,然后坐车到人民大会堂。八点整,周总理来到人民大会堂。我们以暴风雨般的掌声,欢迎敬爱的周总理。等我们安静下来之后,周总理就以亲切、清晰的语调,给我们做报告。
《胡乔木传》火向你眨眼呢,火跟你谈心呢。火,你会相信我,这就是人的生命的最准确的墓穴,如果你想一想那熊熊的火焰……在辽阔的海面上,在狼群出没的荒原上,看见了豆大的灯光,哪一颗夜行人的心能够不跳跃?哪一双眼睛记起取火者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能够不感激流泪?恒星就是火,所以恒星无火;没有空气的行星上不能有火;不曾有人的地球上只有偶然的自然火;但有人才有意识的创造了火并由是创造了自己,所以发现了火的人也就发现了自己,他的快乐不是徒然的。水凡物有三态,思想也有三态。
四、研究收获
1、阅读感悟
通过这次的细致研究,让我对叶永烈作家的作品、写作背景有了更深地了解,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悟。这些主人公历经波折,大起大伏 ,依然忘我地工作。其中透露出的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在落魄时仍记挂老百姓,为社会、为国家着想的人,心中有大爱,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小灵通漫游未来》通过一位耳聪目明的小记者——小灵通,到未来市进行漫游的所见所
闻,报道种种未来的新科学、新技术。如今每天都有“飞翔船”往返上海至宁波,深圳到珠海。手腕上戴的电视手表,掌上微型电视机,隐形眼镜、如今已经变为现实。还有许多科学幻想,比如,天气由人工控制,天空高悬人造月亮,家家都有机器人充当服务员,人的器官可以像机器零件一样调换,从此人“长生不死”……作者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描写、堪称一奇。
《米字旗下的国度》讲述了英国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卷起工业革命狂澜,使“大英帝国”一度成为“日不落帝国”。作者以贴近生活、充满花絮的文笔,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带你触摸英国、了解英国。以及如何让本国成为最早富裕起来的国家。引发你彻底了解英镑兑换率高昂的原因。
《梦里南洋知多少》南洋:泛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它承载了历代华人背井离乡的无奈、创业奋斗的辛酸。而如今已成为时尚旅游的圣地。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流畅的笔触,记叙南洋旅行的所见所闻,充满风土人情的细节和花絮。特别是深层次解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历史与文化,使读者能够真实地触摸、感知它们的前世今生。了解华侨的生活、情感,更令人思念故园。
《 历史在这里沉思:我的书房“沉思斋”》书房是作家创作的“大本营”。作者拥有两个书房、一个用私家游泳池改建的藏书室、收藏了五万册图书。与众不同的创作“大本营”,收藏了在采访中得到的大批珍贵档案,大量的名人书信,上千盘已经成为“绝响”的采访录音带,还保存了十几万张拍摄的照片。书房取名为“沉思斋”,即“历史在这里沉思”。用现代化的“文房四宝”装备,以高效率进行创作,出版了二百多部著作,总字数超过二千万字。该书不仅是作者书房的全方位扫描,而且也给读者在求知、写作、研究方面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的全景记录。这两年时间是中国当代最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开创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中国,凸显了他的大智大勇。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筛沙拣金、去伪存真撰写了这部历史巨著,描述了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是一部深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2、学习叶永烈的创作精神
年届花甲,叶永烈丝毫没有"隐退"享天伦之意,依然笔耕不止。2001年出版八十余万字的纪实文学《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第一次为自己写传记,他在书里回顾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2002年,又一气推出了《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行走美国》三部纪实新作。据他告知,他又在写一部《非常美国》……他勤奋刻苦、从不放弃时间。我们也要做一个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的人,一定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学习作品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作品多以及艰难的环境做背景,主人公常常是充满智慧,拥有坚定的信念。让我感受到无穷的动力,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不断地去磨练自己,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你是不是也很想阅读他的作品?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走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一起去欣赏作品中流畅优美的文字,跟随他一起去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的内心世界,走进历经波折的个人经历,一起跟随他探秘名人成功的秘诀。让我们一起走进曾经的历史大事件,走进波澜转阔的社会大课堂,
五、人物轶事、作品目录、个人荣誉
人物轶事
测试快速反应能力
高考结束,作家立即完成了高考作文(上海卷)题《必须跨过这道坎》。这已经是他第N年“参加”高考作文。在叶永烈看来,作家参加写作高考作文,一是能够与广大考生一起零距离体验高考,二是测试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一个作家会经常遇到突发事件,这要看他的应变能力。
作品目录
长篇纪实文学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陈云之路》、《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与傅聪》、《梁实秋的黄昏恋》。
科普小说丛书
《十万个为什么》(合作)、《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国福尔摩斯》、《科学掠影》、《小溜溜溜了》。
纪实文学集
《叶永烈文集》(50卷)、《叶永烈自选集》(7卷)、《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陈伯达传》、《反右派始末》、《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行走美国》、《行走俄罗斯》、《行走中国》。
中短篇小说集
《爱的选择》,散文集《叶永烈笔下风情》,杂文集《人才成败纵横谈》,寓言集《侦探与小偷》,相声集《圆溜溜的圆》
作者荣誉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百花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北京文学》奖、中国潮报告文学奖、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香港文学艺术中华金龙奖、最佳传记文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首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