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给母亲过一个难忘的节作文

2020-04-25 
给母亲过一个难忘的节——周末家庭读书会母亲节专场特别策划烛光里的一朵玫瑰花“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

给母亲过一个难忘的节

——周末家庭读书会母亲节专场特别策划

 

 

                 

烛光里的一朵玫瑰花

“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餐桌上的灯光熄灭了,橘黄色的烛火点亮了,在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深情的歌声里,我们走进了第57期周末家庭读书会。

这期读书会举行的日子,2008年5月11日,恰与一个节日重合——母亲节。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在这个烛光摇曳、温馨弥漫的夜晚,这期读书会的主角自然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交流的内容就是各自感受到的母爱。一家四口,石榴的妈妈在上海出差,莹莹的妈妈远在黄河北岸的家乡,我便把我的母亲和父亲请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母亲过节。

“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黑发已泛起了霜花;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脸颊映着这多牵挂;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毛阿敏的歌声如泣如诉,在静谧的夜晚,似乎能听到她拨动每一个心弦那轻轻的颤音。

歌声中,石榴站起来,走到奶奶面前。我曾经说:“每当想到‘母爱’,我首先想到的是姥姥,然后是妈妈。”小石榴当时就接口说:“我首先想到的是妈妈,其次是奶奶……”

此刻,石榴把一朵玫瑰花捧在胸前:“奶奶,祝你节日快乐!”那花,是石榴前不久在省人民会堂广场上跟一位民间手工艺人学着用面捏的,大红色的花蕾含苞欲放,恰似石榴可爱的小脸。

母亲接过花,紧紧地拥抱着小石榴,眼睛里有光闪亮。

作为这期读书会的主持人,我在“经典诵读”环节推荐的是唐朝诗人孟郊的名篇《游子吟》。在母亲节,恐怕再也没有什么诗句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能反映儿女的心情了。

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咱的妈

   作为在座唯一的母亲,我请妈妈首先出场。她把玫瑰花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来:“我亲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将近三周年了。母亲的离去,在我的心头留下永远抹不去的悲伤。母亲的一生没有什么传奇,然而母亲的仁爱和智慧却一直都伴随着我,滋润着我的一生。”

说到晚年的母亲,妈妈的声音哽咽了:“当晚年因摔倒、腿骨折住院开刀,已经92岁高龄的母亲最终仍恢复得不太理想,被迫卧床三年多,吃尽了苦头,她老人家脸上不时露出的那种痛苦的表情,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心如刀绞。作为女儿,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解除母亲的痛苦,用什么办法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在别人眼里,母亲拥有了一个老人所能追寻到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生活;而对于我,只希望她能不再痛苦,在世上多留一刻……”

“操劳一生的母亲,您安息吧,来世我还要做您的女儿!”妈妈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已经做了奶奶的母亲,回想起自己的母亲,依然是情难自禁。

 尽管我的父母都已年迈,但对参加这场特别的读书会都很重视。自己动手写文章,他们不会用电脑,就用钢笔在稿纸上一遍遍地修改,再一遍遍地誊写。他们的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了。古稀之年的父亲,在长达四五页稿纸的篇幅里,详细地回忆起60年前他的母亲陪读的情景。那时,到县城上学不到半年,由于没钱吃食堂,又不怎么会做饭,父亲的身体消瘦得厉害,腰都挺不直了。

“母亲看我的样子,心疼地流下眼泪,对哥哥说:‘得想个法,能让你弟吃上饭呀!照这样下去,他的身体就弄坏了。’经过几天思量,母亲终于下定决心:‘我得进城给汉做饭去。不然,这学就上不下去了。’就这样,母亲带些粮食,简单的炊具和行李,随我进了县城,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小房,安顿下来,给我做饭吃。”本以为父母陪读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原来60年前我奶奶就已经在陪读了。

“自从母亲进城后,我算掉进了‘福窝’,再不用为吃饭发愁了。母亲总是变着法给我改善生活、加强营养,三顿饭让我吃得饱饱的,不再让我饿着肚子上学。”父亲在文章最后深情地写到:“母亲在县城陪我读书,虽然只有两三年时间,但却决定了我的前途和命运,给我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母亲离我而去多年,每每回想起那些日日夜夜母亲的身影和音容笑貌,总是那样的鲜活、生动,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辣三鲜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灯光渐次黯然,烛光依然明亮,歌声又缓缓地响起,这是我事先下载的《母亲》,“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咱的妈!”

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石榴的妈妈去上海学习已经十多天了。母亲节的时候,母亲不在身边,石榴会是怎样的心情,她又想说些什么呢?

为了给石榴一个引导,我早早地翻出红在八年前写的《石榴将在秋天成熟》读给大家听。也算是弥补一下红不能参加这次很有意义的读书会的遗憾。

这篇发表在2000年7月15日《教育时报》上的文章,从一份“特别的礼物”开始,这礼物就是得知怀上石榴的喜讯。继而写到妊娠反应的“翻江倒海”:“平常好好的家里,现在到处充斥着异味;只要一开冰箱,必定引起一阵剧烈的呕吐;面对平素可口的饭菜却毫无食欲……”为了石榴的健康而“素面朝天”:“同事们常说我花容失色。管它呢,准妈妈脸上的那种自豪与安详,可是任何化妆品也装扮不出来的呀!”

红还写了怀孕后如何“被爱包围”,又如何在成为准妈妈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十月怀胎,不仅是胎儿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将学会如何去做父母,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文章结尾处激动人心的一笔,是红写她感到了胎动:“石榴,你一定是在用独特的语言,用只有我们彼此才能懂得的语言告诉妈妈,你很健康,你很快活,是吧?那让妈妈也告诉你,我会更加精心地呵护你,让你茁壮成长。”

石榴一直在认真地倾听,不时露出不同意味的笑容。当读到第一次孕检时,胎儿的身长是2.1厘米,石榴用手指比画着,脸上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该石榴了。

“我今天要讲的是《我的好妈妈》。”石榴突然停住了,脸涨得通红,“我可紧张……”

紧张?这可是石榴近来少有的反应啊。毕竟读书会已经开了50多期了,石榴的表现不说是游刃有余,至少也常常是胸有成竹吧,怎么今天会紧张得说不下去呢?可能是今天这烛光、这歌声,妈妈不在身边,再加上爷爷奶奶前面的倾情回忆,这一切营造出的特殊氛围让她激动,以致大脑出现片刻的空白。

“有什么可紧张的啊?我知道你早就准备好了,静静地回忆一下,然后对着妈妈的照片讲。”在准备这期主题读书会时,我把各位母亲的照片搜集到了一起,姥姥的,奶奶的,红的,以及莹莹妈妈的照片。讲到哪位母亲,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位母亲的经过裁剪的特写镜头。

平稳了一下情绪,石榴终于开始了:“……妈妈每顿饭都为我准备了香喷喷的饭菜,让我每天吃得饱饱的……妈妈一点都不着急,细心地教我认字……我每次上舞蹈课前都哼哼唧唧地不想去,妈妈总是耐心地鼓励我,我每次到那儿后都发现,其实没什么可怕的。”

特别有意思的一段是:“记得上次妈妈去上海,我想妈妈的时候,每次都哭了。妈妈这次去上海,虽然我也想妈妈,但是没有上次想得那么厉害。我知道,我在家里快快乐乐的、开开心心的,妈妈在那边才会放心。妈妈说我现在素质提高了,我也觉得是这样。”

“今天是母亲节,我给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石榴已经很知道怎样让文章有一个精彩的结尾,“当妈妈回来的时候,我要给她一个惊喜。”

原本我的设想是,石榴在读书会现场,通过电话把作文讲给妈妈听。可她实在太紧张了,这个方案只好放弃,改为石榴讲后,给远在上海的妈妈打电话祝贺母亲节。

“妈妈,祝你节日快乐!”电话通了,石榴的声音里透着一股雀跃,“我们正在开读书会呢。我现在就看着你的照片,像你在眼前一样……”

妈妈可能在问石榴在读书会上都讲了什么,只听石榴说:“我讲得很多很多,现在形容不出来,你等着看博客吧。”

“奶奶,妈妈让你接电话!”石榴把电话递给奶奶,两位母亲远隔千里,互致问候,其情暖暖,其意融融。

“我还有话跟妈妈说!”石榴又抢过去电话:“妈妈,你知道吗?我们是一直点着烛光开读书会的……”

签上名字的第一本书送给妈妈

    莹莹文章的题目是《黄河岸边的母亲》,她的写法和别人不太一样,她没有单线条地讴歌母爱,而是以一连串真实而生动的细节,勾勒出一位既辛苦操劳、又脾气暴躁的农村母亲形象。然而,“五十多岁的妈妈已被黄河岸边的风沙吹去了她脸上的光华,她的乳房也被我们姐妹三个吸得干瘪,沉重的生活使她的腰过早地弯了下去。”从这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不正是母亲与孩子之间深切的爱吗?

莹莹讲过后对我说:“我要求再放一遍《烛光里的妈妈》!”这和我的计划不谋而合。不过,此时我安排的不是歌曲版,而是音乐版。

灯光在时而舒缓、时而激烈的旋律中再次熄灭,唯有不熄的烛火摇曳着暖色的光亮。音乐声中,我从书房捧出来一个大大的礼包。外面是将一个纸袋拆了后重新包装的,纸袋上是红色的心型图案,又用红色的丝带捆扎,上面覆盖的红布是石榴学习东北秧歌时发的手帕。

我请爸爸把红布揭去,又请妈妈亲手把丝带解开,里面是5本摞在一起的新书——《青春绝唱》。

这是一本“朝花夕拾”性质的书,上周三刚刚新鲜出炉,由我青年时代创作的百余首诗歌辑录而成。出版的初衷是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不惑之年的自己。毕竟中学时代开始,曾经一度以“校园诗人”闻名,可始终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大的遗憾。如今这个遗憾总算弥补上,给一段因诗歌而丰盈的青春留下一个最好的纪念,这就足够了。因而我没有像以往一样,为新书去做什么宣传推广,而决定把它的首发式安排在我们的周末家庭读书会上,只请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参加。这天又正好母亲节,由妈妈来为儿子的新书首发剪彩,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理想方案。

我把签过名字的第一本《青春绝唱》献给妈妈,第二本给爸爸,第三本给莹莹,第四本给我的乖妞小石榴。然后,我打开准备送给红的一本:“请翻到夹有书签的一页。”书签是我在会前包装时就分别夹好的,那一页的题目是《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

“……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有许多朋友向我祝贺/祝贺我在这个日子敲响生命之门/开始有笑、有泪/有思索、有情感/有资格爱和被爱/可是有人向您祝贺吗?/妈妈!/是您给了我这一切啊!/最该把一杯爱和感激的酒/双手捧到您的面前请您品尝”

这首诗是1989年深秋我21岁生日之夜写的。将近20年过去了,当它被收入《青春绝唱》时,我才有机会第一次将它当面读给妈妈听,为之伴奏的音乐,始终是《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是您的受难日/您在我的远方/此刻,我也在您的远方/妈妈/今天我不会去喝酒/也不会满世界地游逛/我只在心中/与您一个人分享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分享这越点越多越燃越亮的烛光”

妈妈也很动情:“青春的年代就是诗的年代,青春的岁月就是诗的岁月。你一路走来,就是这样诗意浓浓地成长、进步。现在把一生最美好的时代都收进了这本书,记录了中学、大学、工作,记录了恋爱、结婚、生子,这本书很有意义、很是时候。这是你从做少年诗人时就有的一个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作为母亲,我为你感到骄傲。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不敢奢望又令人欣慰的10分

到了为主持人打分的环节了。

石榴冲动地站起来,要报分数。我说:“还是按照规则,按出场顺序打分吧。”

妈妈说:“我给我儿子打10分。”

“爸,你呢?”“10分。”

“现在该你打分了,石榴。”“我给爸爸打10分!”

莹莹也打了10分。

最后是我:“我给自己打10分。”这是我第一次给自己打10分,因为作为主持人,我几乎把所有想到的方案都付诸实施。从邀请嘉宾,到现场连线;从选择歌曲,到配放音乐;从电脑屏幕的母亲照片,到选择歌颂母爱的经典诗篇;从烛光对气氛的营造,到新书首发式的特别环节……简直是按照一台电视晚会的标准,我精心筹备着我们这个普通家庭的周末读书会,送给亲爱的母亲,也送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同时,这也是对石榴进行的一次特殊的感恩教育。

红在看到我们家庭博客里关于这期读书会的记录时留言,很遗憾错过了一期如此精彩的读书会,并说:“如果我在场,也给你打10分。”

10分,这样一个简直让人不敢奢望的满分,就这样给了一颗回报母爱的拳拳之心,让人多么欣慰。

我们的读书会还没有结束呢。到最后一个环节了,“同一首歌”是《妈妈的吻》:“……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吻干我脸上的泪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这首程琳在上世纪80年代演唱的老歌,对石榴来说完全陌生。可她特别喜欢,一周来每天早晨都在学唱,此时已经唱得有板有眼了。

“我有一个提议——”石榴说,“我们一起来吹灭蜡烛吧?”

“好!”得到一致的响应。一家人把头凑到了一起,只那么轻轻地一吹,烛光熄灭了,淡淡的烟气在徐徐飘散,带着蜡烛淡淡的香味。

“……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吻干她那思儿的泪花,安抚她那孤独的心。女儿的吻纯洁的吻,愿妈妈得欢欣。”电脑里,程琳还在反复地吟唱,我送父母出门。风稍微有些凉,我一手搀着妈妈的胳膊,一手提着装有两本《青春绝唱》和一朵面塑玫瑰花的纸袋。

妈妈用胳膊夹了夹我搀着她的手说:“这将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母亲节。”

我想,这个母亲节,无论是对文章里讴歌的那些母亲,还是对在座的每一个儿女,都将是久久难忘的,肯定。

 

给母亲过一个难忘的节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