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对书籍的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在大班阶段向孩子逐步灌输一种对阅读的热爱之情,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将给他们学习以钥匙。如果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而没有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效果将微乎其微。
亲子阅读,亦称亲子共读,在国外被认为是早期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亲子阅读不仅是让孩子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使孩子获得亲子间的情感满足。亲子共读传给孩子更重要的信息是:他们很爱我。这种感觉比起他自己阅读来,有着天壤之别。
亲子阅读现状分析——
1、部分家长不重视。原因一:家庭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着愿意多花钱(资金投入),但是时间投入(人力投入)少的特点,缺少共读时间。这与家长文化程度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原因二:教育观念的误区。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和起始年龄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长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
2、家长指导缺乏科学性。把早期阅读当作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过早强调将幼儿的读书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其实这才是早期阅读的价值所在。
3、选择的书籍单一。主题上过于单一,大部分家长为幼儿选择故事类、知识类,而经典文学类或具有时代感、现代气息的作品很少。
4、幼儿阅读的专注性差。在班级幼儿的自由阅读中,发现有些幼儿是频繁换书,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翻翻,而真正能自始至终认真地把一本看完的寥寥无几。
亲子阅读后,孩子的语言更丰富,思维水平更高。对孩子来说,阅读可以是一种探险活动。我们不仅发现家长喜欢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一旦学会阅读后,也会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