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调整教材要慎重作文

2020-03-14 
调整教材要慎重开学初,老师们拿着新教材在一起研讨,各自阐述着对教材的理解,一番分析之后,有人提议将教材的


 

   

 

调整教材要慎重

   

开学初,老师们拿着新教材在一起研讨,各自阐述着对教材的理解,一番分析之后,有人提议将教材的教学顺序调整一下吧,理由是将相关的内容调整到一起上,比如所有涉及计算内容的调整在一起集中上完,次要内容放在后面学,认为这样比较方便。此意见得到多数老师的认可,我则陷入沉思。

    诚然,课程改革之后,教材、教参不再是教师顶礼膜拜的“圣经”,许多老师提出了有别于“教教材”的“用教材教”,有的老师还认为既然用教材教,那么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也是能行的。

以三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对内容的安排是:第一章测量,第二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章四边形,第四章有余数的除法,第五章时分秒,第六章多位数乘一位数。若按部分老师的意见是将第二章、第四章和第六章集中先教。

这样调整利于教学吗?我则更赞同教材的编排。

因为,这样调整之后,在学期的一半时间里学生都要在学计算内容,众所周知,计算教学和计算的学习是相对比较枯燥的,长时间面对“枯燥”的学习势必引起学生的厌烦学习,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学生学习知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理解和内化的,有的孩子可能当堂就能掌握,但有些孩子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学会,还有的需要一段时间反复体验、巩固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集中教学会使部分学生前面的没学会后面的新知又来了,全然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了消化之力,整天或着说在这学期一半的时间里只能疲于应付,未必能达到老师所期望的计算要求。相反,因为没有自己对知识的消化过程,可能会经常出错,经常被老师呵斥,没有了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

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将量与计量、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穿插进行,更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更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

再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数和倍数,新教材把原来“数的整除”中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调整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目的就是降低难度,让学生不至于过于集中地面对大量的概念,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还尽量联系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倘若在调整成以前的集中教学,走的是课改前的老路不说,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还要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师教学过程中虽说倡导“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规律。在调整教材的编排顺序或整合某一节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首先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课标中对学科的总体要求,明白要教什么,怎样教。不然会弄巧成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