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节记忆之—年初一
老家的大年初一是要起五更的,且有这样一句俗语:起得早,过得好。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放炮,所以,从凌晨三点多鞭炮声就开始此起彼伏了。
我们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门都是不上栓的,老家初一这天的风俗是不能叫门,对于贪睡的我们来说,门不上栓最好,省得婆婆来屋里取东西不方便。
听到我家院子里的鞭炮声时,是四点多。我起床的时候已是快五点。
起床后,屋里的灯就要一直亮着,直到天亮,屋里没人也是不能关的,这也是老家的风俗。
起床后,公公和婆婆已经煮好了饺子。洗刷完毕,跟着老公一起去给各位神仙磕头,顺序依次是:天爷爷、财神爷、灶王爷、老爷爷老奶奶,最后给公公和婆婆。
磕完头才开始吃饺子。年初一的饺子也是不能吃完的,照例要在碗里留上几个,想吃再去盛。煮饺子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每个锅拍上的饺子并不完全煮完,要留下中间的两三圈饺子,留到初三早上“圆锅”的时候煮。
琦琦睡得正香,没叫他起床。婆婆说:“你掐点扁食角放到琦琦嘴里。”在我们老家,年初一这天,五更的饺子每人一碗,每人都要吃,吃一点点也算,就是不能不吃。我掐了一点饺子面,叫醒琦琦,放到他嘴里。
吃完饺子,收拾了桌子,摆好了瓜子、干果、糖块、烟。
一会儿,在县城住的弟弟一家带着轩也回来了。
天还黑着,堂哥堂嫂就来拜年了。我们也穿好衣服,装好要给孩子们分发的红包,拜年活动正式开始了。
先去了二大娘家,再去了大娘家,然后是四婶家……在老家拜年,一般是要磕头的,好在现在这些长辈们都很好说话,人到心意就到了,都不让磕头,又拿出瓜子、糖果来盛情招待,站那里说上几句话就开始走向下一家了。
拜年活动从天不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早晨七点多结束。孩子们是最有收获的,一圈年拜下来,兜里就是满满的红包了。
年初一的中午饭,每家都是很隆重的。这顿饭大家都会做上几个菜,然后还要有鸡、鱼、肉,象征着大吉大利,年年有余。我们家的掌勺厨师是弟弟,弟媳打下手,从不到10点就开始着手准备午饭。我乐得清闲,早晨起得早,睡意袭来,自去睡了会,醒来桌子上已摆满了菜肴。
平时,我们一家四口在濮阳,弟弟一家三口在县城,老家只剩两位老人。我们各忙各的工作,没有多少机会聚在一起。过年了,大家都放下各自的工作,一家人团团围坐,其乐融融,杯觥交错间,尽显着团聚的喜悦。
年初一,定格在脑海中的,是团聚,是其乐融融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