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中谁都明白:教育好孩子必须给予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孩子。但是,在实践中不少家长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背离这一理念。
"唉,我一跟孩子说学习他就冲我发火,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孩子是怎么了?""我家孩子一回家就钻自己的屋子里了,从来不爱听我说话,我该怎么办?"…… 无数中学生家长都有这样的心声:跟孩子交流,难;说到孩子心里去,难!
那么,亲爱的家长朋友。我们是不是该回想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呢……
家长过分重视孩子成绩差的学科,让孩子在学习上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这一点我应该做自我批评,我的孩子考试每次都是在数学成绩上拉分,我很着急,常对儿子说:“你的数学不好,得好好补补,要不然就很不上了。”他呢。也会越来越感觉到数学咋就那么难学呢?最近,我开始改变自己,我会站在儿子的角度上思考,我会和他一同分析错在哪里?我会耐心听听孩子在学习上的感受,我会不停的给孩子加油!我会慢慢的懂得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该如何去做……
许多家长中会经常的鼓励孩子:“努力啊!你要在班上考到前几名才行。” “有好成绩,才会上一个好高中,才会上一个好的大学,才会有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将来……”“现在苦一些,以后会有一个好的前途,累一点,值……”对于那一个“将来”是那么的遥远,孩子们会用她快乐的童年和他交换吗?
孩子们大都喜欢表扬、赞同。(其实,我们成人也何尝不是呢?)过多的指责只能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家长习惯对孩子进行指责,往往会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都看不上他、对他不公,就会和父母对立,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种情况,不妨让我们做家长的改变一种方式!
表扬是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但也不要盲目的去表扬。在表扬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与孩子共同学习,帮助孩子完成学习内容。
放大孩子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增加孩子的信心。暂时先忽略孩子的不足之处,通过肯定孩子的强项,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主动弥补,岂不更好。
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培养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全面发展孩子,帮助孩子制订小目标并逐一完成,而不要和别的孩子进行盲目的攀比。
让我们共同引以为戒!诚心诚意的信任、理解、尊重我们的孩子吧!千万不要小看他们哦!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赏识专家周弘的一句话:“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应该给予孩子力量,必须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不停地为他们鼓掌欢呼,为他们加油。也许学会赏识,正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