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一起去寄信
“当当当——“
“谁呀?”
“我是小小邮递员呀!”
“哪里来得信呀?”
“郑州来的信呀!
“送给谁呀?”
“送给妈妈呀!”
这是儿子从幼儿园学的儿歌《小小邮递员》,一连几天回家路上他都要和我分角色一唱一和的说上好几遍,还要将红色字体变成不同的城市名字和称呼。最初和儿子分角色表演诵中,我只是觉得这首儿歌好玩,里边穿插的城市的名字让儿子初步知道了我们居住的城市名字是郑州,除了郑州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城市,例如洛阳、北京等。将儿歌和寄信连在一起还缘于我们的一次“路聊”。
记得刚刚开学的那天早晨,我和儿子又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儿子在自行车上坐着,我推着自行车步行。由于速度较慢,我们能一边走一边看路旁的建筑及商店门头上面的字。“妈妈,看!这儿有一个‘五’字。”“哦,这几个字是‘五金商店’,看,!这里边是卖电线、插座等五金用品的。”“妈妈,你再看,这上边有我名字中的‘世’字。”我循声望去:“那几个字是‘华夏蛋糕世界’,来,和妈妈一起说一遍,记住了吗?”……
“妈妈,快看,这是什么?”哦,原来是路旁的一个绿色的邮箱。“孩子,这个是邮箱,用来投信的。”“投信?什么意思?”“哦,如果你要给别人写信的话,写完后装进信封、贴上邮票,然后就可以投进这个箱子。就会有邮局的叔叔或者阿姨把你的信送到你要送的人手里。”“哇!这么神奇?妈妈,我也要写信。”“哦,那你写给谁呀?”“嗯,我写给蛋蛋哥哥。”“也行。不过呀,蛋蛋哥哥距离我们家很近,想给他说话的话,我们马上就可以去找他。所以,写信最好写给距离我们较远的人。你想想,准备写给谁?”“那,我写给华华阿姨和凯凯哥哥。”(孩子口中的华华阿姨是宝丰县我那同窗好友,08年的暑假我还带着孩子去过她们家呢。)“好,今天晚上回去后,妈妈和你一起写。”
晚上回到家,孩子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于是我们准备一起写信。“承承,去书房帮我把信纸拿来。”孩子应声欢快地跑了出去,可好半天,才磨蹭着过来,“妈妈,我找不到信纸。”“什么?怎么会呢?妈妈一直将它放在固定的位置呀。嗯?我想想,应该就在左侧书柜下边的格子里,去吧。”忽然,我想起了什么,“等等,你是不是不知道信纸什么样呀?”看着小家伙点头的样子,我明白了:现在信息工具发达了,有什么事情都打电话了,好久好久没有写过信了,所以,刚刚没有意识到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信纸是什么样子的。“来,妈妈跟你一起去取。”
和孩子取完信纸后,我们在桌子上铺开。“承承,你想给华华阿姨和凯凯哥哥说什么事呢?你说,妈妈帮你写。”“华华阿姨,凯凯哥哥,新年好!”听到孩子这么懂礼貌,我很高兴,继而引导孩子“既然是新年问好,那你告诉哥哥这个新年你都去哪了,好吗?”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在我的帮忙书写下,孩子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封书信:
华华阿姨,凯凯哥哥:
新年好!
阿姨,哥哥,我和妈妈新年很快乐。妈妈带我去了很多地方,去了书店、大超市、花卉市场、城隍庙,还去了森林公园,我都敢坐快艇了。妈妈还带我去了地质博物馆,那里还有恐龙呢。哥哥,妈妈说有空还带我去你们家。
阿姨,哥哥,再见。
承承
2009年2月10日
(当然,写完这封信后,我还以自己的口气又给同学写了一封信说明原委。)写信的过程中,我简单的告诉孩子有关写信的格式,然后便开始写信封。“来,妈妈告诉你,左上方要写上阿姨家的邮政编码。邮政编码呀每个地方有一个,都是六位数字的。然后写阿姨学校的详细地址,再写名字。右下方写的是我们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好了,看看,写成后就是这个样子,来,读一读。”
“嗯,我们要进行最后一步——贴邮票。去,把抽屉里的那个蓝色的塑料袋给妈妈拿来,那里有邮票。”简要的告诉有关邮票的知识后,我就让孩子自己贴邮票、贴封口。可是,该贴多少钱的邮票呢?这么久没有写过信了,算了,先贴1元钱的吧?省内的信,应该够了吧?(后来,将信送到邮局才知道应该贴1.2元的邮票)剩下的活交给儿子干了:他认真的将信折成四折,装进信封里。然后剪双面胶,贴邮票,贴封口,干的不亦乐乎。完了,他还不放心地问我:“妈妈,邮局的叔叔真的能把这封信送到阿姨和哥哥手里吗?”
第二天,我和儿子拿着信一路小曲的向邮局出发了。我知道,信里有他的希望……
注:昨天收到同学华华来的短信,表示信已收到,并向我们问好。把这个好消息读给孩子听,他高兴的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