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文言文学法,真是妙哉
——听《文言文两则》
说起教学文言文,可是一个难点。因为文言文难懂,学生不喜欢学。每次到高年级教文言文时,都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读读讲讲意思,背背课文即可。可是今天赵老师的一节观摩课,让我们感受了如此美妙的一节文言文课,老师轻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老师没有一句一句枯燥地讲解,却为孩子们创设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这节课让我们体会到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关键是是课堂的“调味剂”,符合孩子们的口味,孩子愿学。
妙之一:教学设计巧妙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在指导《学奕》一文的诵读时,赵老师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独辟蹊径。抓住最后两句“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在理解读完这两句时,赵老师一句“何故?”,把学生引到两个人不同的做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接着老师又问:“结果……”巧妙地又引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可谓是环环相扣。这样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理清文章的层次,同时也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妙之二:朗读指导无痕 赵老师没有刻意地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也没有指导读的口令。
“谁来说说?第一个人是怎么学下棋的?”
“谁来给大家介绍这两个人?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看着老师介绍……”
赵老师的每一句话就好像是在和孩子们“聊天”似的。
特别是《两小儿辩日》一文的学习,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无痕的指导。赵老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辩论的情境,分别扮演两小儿,在师生、生生中反复辩论,达到了熟“辩”成诵的目的。
妙之三:随文识字有方
文中的“俱、鸿、惟”是本课要求写的字,赵老师在教学时体现了高年级识字的特点,点到为止。同时也体现赵老师重视学生写好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诵读,激烈地争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智慧老师的灵性。给孩子读的理由,给孩子读的欲望,让我们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打造华而又实、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
如此文言文学法,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