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家庭教育孩子之浅见
人生阶段不同,任务不同,衡量标准不同。在孩子阶段,学习成绩虽然不是衡量孩子进步的唯一标准,但还是主要标准。对孩子,我们虽然不能过早地以成年人的衡量标准,但是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且需要勤奋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增强过硬的本领。那如何教育孩子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呢?我一直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修养、健康成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感悟,就此简要归纳总结,愿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是反思教育方式,俯下身子走进孩子内心给予正确关爱
常听家长说,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教,不聪明,成绩不好。我在想,为什么孩子小时候挺好,到了该懂事了反而就叛逆了?那是因为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家长怎么说,孩子就会这么做。
到了四年级,孩子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观点了,有自己的判断了。孩子的观点,总是有一定理由的,既不能全部肯定,但也不能全盘否定。没有哪个孩子不愿意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爱,也没有哪个孩子喜欢与父母对着干,如果孩子有想法,不要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父母先找找自己的原因吧。俗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孩子,也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不懂孩子的父母。
这时候,需要的是父母能够抽出时间,俯下身子,耐着性子,促膝谈心,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帮助孩子分析他的观点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如何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分寸,使其不走极端,避免简单地划分对与错。作为家长是绝对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的过错,更不能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小孩,或许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毋容置疑,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没有多大差别的,只有不到1%的人是特别不聪明的,他们有智力残疾和障碍,更要给予关爱。但这种差别如同人的身高,高也高不了多少,矮也矮不了的多少。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要让孩子相信,他的智力是没有问题的。坚持学习应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习是保持思想鲜活,提升自身素质,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途径。学习可以去除浮躁,净化心灵,提升品位。同时,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因思考既是学习的继续,又是行动的先导,并能始终把加强修养做为终身不懈的追求。
二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学习科目,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为什么有差别呢?这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问题。所以,学习的关键,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二是要注重学习方法。
大家都在学,你学的没有别人好,说明你的学习效率没有别人高。你一分钟记一个词语,别人一分钟记两个词语,你三遍才可以记牢,别人一遍就记牢了,别人比你效率高。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要么是学习态度有问题,要么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而不是什么孩子智力有问题,也不是什么老师教学有问题,要从孩子自身找原因。一个人,你在聪明,如果你不想学,是绝对学不好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想学,不认真学,学习肯定好不了。
三是上课专心听讲,并对其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因为孩子在学校上课时,老师是经过充分准备了的,甚至于课题是经过教研组会诊了的,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有启发的。所以,教育孩子,要让孩子专心上好每一堂课。
而孩子在家里或上补习班时,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或补习班老师的补课,大多是跳跃式地、零散地辅导,因而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很多时候不会的练习,孩子还是不会,因而效果不明显。当然,某些情况下,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补课也是有效果的,一是孩子的基础太差,基本考不及格,需要补;二是家长或老师特别地认真负责,能够不断测试孩子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练习,但这样的效率远非课堂高。
四是课下主动练习,只有历经反复思考摸索才能有门可循
因为孩子常常感觉,某些题目平常练习过,曾经做过,但在考试的时候印象不深刻,不会做。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能主动做作业。所以,教育孩子要主动思考,不懂就问,而不要照抄照搬。
在课余时间为了加快作业进度,有些孩子习惯看着答案做练习,导致孩子平时会、考试不会。其实,平时的练习,就如同在黑房子里摸门,需要孩子在黑暗中反复摸索,自己找到那扇门,如果孩子历经反复思考、温故知新,能够举一反三,当下次把门关上时,孩子也一定能够迅速地找到那扇门。而答案就如同黑房子中的那一丝丝亮光,不需要摸索、不需要思考,顺着亮光直接走过去,把门打开就可以了,一旦再次把门关上时就无门可循了。
五是扎实基础知识,注重在细节上做足文章就能融会贯通
对于成绩是处在中上游的孩子来说,知识的基本要点是掌握了的,他的知识的动脉血管是通畅的,但成绩为什么上不去呢?所以,教育孩子既要打通知识的动脉血管,更要打通其毛细血管。
在知识点的概念与概念之间,有很多交叉重合的地方,在大的方面,孩子是知道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差别,但在哪个地方交叉、哪个地方重合、交叉重合的界限在哪里,孩子是不清楚的,那是因为知识的毛细血管不通畅。而考试往往考的就是这些模糊地带,分数差距也是区分在这些细小的模糊地带。俗话讲,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孩子成绩要提高,就需要在“细”字上做足了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疑问,不留下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盲区。
六是培养阳光心态,鼓励孩子要向更高目标更好成绩奋斗
人的成长必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面向“积极向上”这个“阳光”,培养阳光心态。人生的起点如同放鞭炮。起点越高,为你喝彩的人越多。你一个人放小爆竹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观看欢呼;你放冲天爆竹的时候,有一群人在观看欣赏;你放烟花弹的时候,全城的人观看欣赏;你放卫星的时候,全国的人在观看欣赏;你奔月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在观看欣赏。教育孩子,要从励志开始,要鼓励孩子向更高目标、更好成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