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3年市政府就提出过"一大、八中、百小"的市场规划构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划并没有完全落实。近年来政府部门退出市场建设,由企业来承办市场。由于政府缺少具体的市场规划,对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减弱,造成了市场布局的不合理。如宣武区出现了"市场热"的现象,各单位争先投资建市场,仅牛街地区1平方公里内就开办了7家市场。石景山区苹果园路1平方公里内也有6个市场。这样集中的农副产品市场群,在购买力有限的地区势必会引发市场间的过渡竞争,影响市场成市,最终将会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的农副产品购买。与之相反,在某些地价较高、房地产开发较多的地区,由于农副产品市场利润相对比高科技企业、电子市场低,资金不愿投向农副产品市场。如海淀区整个中关村地区只有3个小型的集贸市场,而紫竹院和甘家口两个办事处内竟没有一个农副产品市场。居民被迫到很远的地方或超市购买蔬菜,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意见很大。
(二)农副产品市场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农副产品的供应、市民的安全消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1、上市商品质量和渠道无法保证,欺诈消费者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市民对市场反映最强烈的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调查显示37.6%的被调查者认为假冒伪劣商品是当前市场中最大的问题,占被调查者的第一位。市场上众多的农副产品中熟肉制品、豆制品和鲜肉的质量堪忧。这除了产品自身特点外,管理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市场上销售的熟肉制品和豆制品大部分不能提供合法的进货凭证。有的经营者声称是自产自销,其实是在家中没有任何经过许可的情况下,非法生产后到市场来销售的。调查中发现一般正规的生产厂家,经营比较规范,在出货时都是开具销货凭证的。没有进货凭证的大部分是在地下非法加工厂加工制作的。这样的食品在质量和卫生上没有任何保障,很容易给人身健康带来危害。今年夏天延庆中心市场就发生了销售熟食亚硝酸盐超标致人中毒的事件。鲜肉市场中注水肉现象十分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注水后的劣质猪肉比未注水的价格便宜30-40%,给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很大的危害。
在部分管理不到位的市场,商贩欺诈消费者的情况比较严重。在执法部门的一次突击检查中,某大型批发市场近一半的秤具不合格。有些市场平时根本不设公平秤,只是在应付检查时做做样子。市场上包装农产品如水果缺斤短两的情况比较严重。
2、市场调研报告:市场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依然存在。
马路市场撤销以后,市场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但影响并没有彻底消失,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时间内这种影响还十分严重。
一些马路市场在撤销后,没有室内市场可进,为了满足百姓购物的需求,就近迁入临时的场地。这些场地或是土质地面或是拆迁后废址,再加上缺少市场所需的垃圾桶和保洁员,经营环境十分恶劣,臭水横流,蚊蝇孳生,甚至不如原来的马路市场。群众说:这是"长条"乱市改为"方块"的了。
有的室内市场擅自扩大场界,搞场外摊,造成环境脏乱,尤其在下班高峰,室内市场外又形成了新的马路市场,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有些市场经营活禽、活鱼,上下水设施不完善,并且就地宰杀。血水、鸡毛、鱼鳞满地,臭味难闻。
大型批发市场虽经几年的改造,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其交易人员车辆多,交易规模大,批发市场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每个批发市场平均每天交易人员都在1万人以上,大型市场可以达到2-3万人;各种车辆达到3000多辆,岳各庄市场每天进出车辆达5000多辆。如此大的交易规模,确实给市场环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加之批发市场一般还都有大面积的露天交易区,没有防雨设施,路面老化后,一下雨,市场就会变成"烂泥塘"。
交通与市场的矛盾一直是比较尖锐的。批发市场每天大量的交易车辆给周边的交通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实行车辆限时限路段行驶缓解了一定压力,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用机动三轮车虽然已经被交管部门明令禁止驶入城区,但仍有部分农用车在夜间进入城区,干扰市民的正常休息。人力三轮车是零售商的主要运输工具。每天三轮车在批发市场周围也会阻碍交通,在零售市场三轮车的存放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批的三轮车很容易占领便道,给行人造成不便。
3、部分市场官办色彩仍然很强烈,市场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一些原来街道办的市场在管办脱钩以后,仍然与原单位在保持比较紧密的关系,官商作风严重。经常为了维护市场的短期利益,重收费,轻管理,甚至作非法经营的保护伞。给基层执法部门的秉公执法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市场管理员是市场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状况。市场管理人员经过几年培训,虽然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由于市场日常管理烦琐、具体,工作难度大,仍有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纪律松散,工作时间不到岗,不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及时制止纠正市场中的非法经营行为。市场调研报告市场主办单位疏于对管理员的管理,对出现问题管理员不能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