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实施意见 >

关于促进基层组织结构规范化的实施意见(1)

2013-04-26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成果,引导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掀起创先争优新热潮,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经研究决定,将年确定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眼大局,突出主题,准确把握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要以党的大和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紧紧围绕“创新赶超、前移进位”这一大局,突出“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为重点,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开展“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形成组织健全、作用突出、制度配套、保障有力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为“打造鲁西南经济强县、奋力冲刺全市发展第一方阵”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要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重在实效。主要实现以下目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实现“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目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得到加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得到提高,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得到加强,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党员党性观念、党员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务工作力量不断壮大,报酬待遇有稳定保障,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活动场所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有制度得到落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改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二、明确步骤,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县委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分类定级。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要对照“五有”目标,从党支部入手,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问题。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要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对所属基层党组织按照先进、一般、后进进行分类定级,建立台账。

  (二)健全组织,扩大覆盖。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应建未建党组织的,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办法,尽快组建。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注重发挥区域党组织和行业党组织的优势,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或“特聘组织员”、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对一些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不理顺的,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的要求,及时进行调整理顺。

  (三)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在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指导基层党组织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

  (四)学习先进,创先争优。结合创先争优总结表彰,组织开展一次集中观摩评议活动。选树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五)着眼长效,健全机制。认真总结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制度规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每个党支部至少建立一项管用的制度,并不断丰富完善,努力推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三、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基层党组织特点,分级分类抓好指导,突出抓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着眼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分领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在农村,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四议两公开”、镇村集中议事制度等,完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着重抓好村级组织建设、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印章管理、集体资产处置、工程建设管理、村规民约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将全县15%的村打造成规范化建设示范村。按照10%的比例,倒排班子软弱涣散、干部能力不强、村务管理不善、村内矛盾突出的落后村、难点村,通过领导干部包保,派驻专项工作组,选派县乡机关在职人员、退休人员到村任职等方式,到工作薄弱村抓“五有”保障工作,实现落后村、难点村转化升级。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和“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有效形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

  在社区,深入推进“三有一化”,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重视加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面推行街道“大党委制”或“兼职委员制”,探索推行驻社区单位特别是机关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并参加社会活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单位和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街道8个城市社区,按照“全域划片、网格定位、分类管理、综合服务”的原则,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高社区党建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开展农村社区示范点创建,每年培育3-5个市级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深化拓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成果。加快“兼合式”党组织建设步伐,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大对无党员的“两新”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力度和群团组织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实现“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60%、工作覆盖达100%的目标。在重点企业中开展“四带三组织”活动,以培训带、结对带、指导带、示范带四种方式,通过组织召开党工团联席会议、企务恳谈会和党员“献计献策”主题服务活动三种形式,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发挥党组织优势推动企业发展。

  切实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认真落实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在县直机关至少打造10个党建示范点,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健康发展。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继续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二)着眼提升素质增强能力,进一步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抓好换届后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集中对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展巡察活动,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了解班子运转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缩短班子磨合期。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调整备案制度,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对不胜任现职的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调整。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工作。围绕落实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县委每年举办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确保每个农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党委举办的集中培训,每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采取“奖学”的方式,县委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党组织书记“走出去”学习。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年至少为村(居)党组织负责人上一次党课。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今年上半年完成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培训。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培训。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名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工程,对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及时充实到村“两委”中去,对不合适的人员随时调整。

  (三)着眼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下大气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大力推进发展党员纪实制、公示制、票决制,实施党员发展跟踪问责。开展党员发展专项整顿活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党员档案,促进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和提升。对连续3年以上没有发展新党员的村党组织实行告诫制度,必要时进行组织整顿。加强在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非公企业党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优化党员发展结构。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低于70%,妇女所占比例不低于23%,“两新”组织发展党员数量不低于发展计划的10%。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