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申请文件的开头多会总结一下自己的背景,然后指出自己想申请的专业、学校。这样的开头不是不好,但很难一下吸引住读申请文件的人。
黄山是一位申请城市规划的应届毕业生。和很多申请者一样,他也拿着包老师的书一顿神抄;当他把自认为棒的不得了的Personal Statement放在我的面前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眼熟。太眼熟了:他几乎把整本书里的经典句式都抄到了!语言很好,但是文章的连贯性非常差,而且根本没有他自己详细的经历及细节。我记得很清楚,他Personal Statement的第一段是抄袭了《留学申请文书》中一篇的开头,他只是改改专业及申请学校。象他这么做的申请者太多了,所以本来很好的一个开头对于评审委员会成员来说却成了千篇一律。于是,我把重点和第一步放在了他的第一段。
正是由于黄山机械的抄袭,让我更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启发他写一个新颖的开头。最后,他是以这样一个故事开头的:八年前的一天使他对城市建设的规划产生了兴趣,当然更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那天晚上,他感到整个楼房似乎在晃动,开始以为是地震,但是通过电视他了解到那是一次爆炸事故,其中有23人死亡、180人受伤,原因是由于在建房子时,选择放置危险物品的地点不合理。当时情况非常紧张:由于危险物品量太大,如果再发生一次爆炸的话,整个城市可能就不复存在。这次事故也引起了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开始,年少的黄山只是沉浸在有可能丢掉性命的恐惧中;但后来他开始思考,虽然那时他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城市规划,但是通过新闻他了解到爆炸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城市规划不够合理:建房子时选择放置危险物品的仓库地点不合适,才导致了这次恶性事故。
选择这段放在开头的好处是:当评审委员会的成员看了许多千篇一律的开头后,很容易被新颖的开头吸引。黄山的这个开头会让读者一开始就想知道事故的原因,从而引发起评审人员的兴趣,读后会觉得这个经历很真实。黄山亲眼目睹了惨剧的发生,在他年少的心灵深处已经牢牢记下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当然读者在读完后会想知道这样的黄山以后会干什么呢?于是,读者就会被吸引着继续读下去。而黄山在后面主要写了他在大学期间如何做老师的助手,写得也很精彩。
黄山的Personal Statement很成功,最后他被Harvard录取并且顺利地拿到了签证。现在,他正在Harvard的校园里紧张地学习,他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误区五:泛泛而谈,空话连篇
在写Personal Statement时,大家往往需要写自己的出国动机。很多人只会机械地写中国在某方面是如何落后,美国是如何强。不是客观地分析问题,而是盲目吹捧美国;写得很空洞,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崇洋媚外的感觉。这种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美国人一般都很爱国,看了这样的文章往往会很反感,当然也会怀疑你的人品。所以,说话一定要朴实,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很虚伪、不踏实。这样的助手,没有人喜欢用的。
李刚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两年,主要负责锅炉制造研究。在他Personal Statement的倒数第二段,写了自己的出国动机。他写的是中国的锅炉制造业很落后,美国发展得很快、科技先进,所以他要去美国学习更先进的专业知识。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太贬低中国但却很空洞,让人觉得理由一点也不充分。而且这种说法太空泛,读者会怀疑你这么想可能只是喊喊口号算了。
如果你的出国理由不够充分,象李刚这种说法还不如不说。要写出国理由就应该客观分析问题,闭上眼睛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国呢?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看申请文件时不希望只是看到口号、表决心,他们需要了解真实的你。所以,写文章切记花哨。其实,出国动机并不难写,只要你冷静下来问问自己。
当然在咨询中我把李刚的原回答否定了并引导他去思考:原因到底是什么?他告诉我他真正的想法是到美国去镀金,回国挣更多的钱。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出国读书的学子共同的想法,更是一句再真实不过的话了;但是这个动机只能放在心里,傻子也不会把它写在Personal Statement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