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是在我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重建发展步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既是第一批“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总结表彰大会,也是第二批“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动员出征大会。刚才,州委表彰了一批优秀下派下部,他们中的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让人深受启发、深受感动。富国同志对第二批“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作了安排,我都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第一批“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10月,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我州启动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选派1345名州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基层帮助工作,实现了驻村工作全覆盖。两年来,州委、县委严格督导、严格管理,派员单位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派干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务实工作,特别是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反分裂维稳工作一线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勇挑重担、积极作为,有力有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一)始终以党建为基,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下派干部充分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以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为统揽,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利用换届的契机,加强自身建设,选强配齐村“两委”班子。落实发展党员责任制,引路子、交任务、压担子,注重在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有效解决了部分村多年未发展党员、后备干部缺乏的问题。**县发展农村党员10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0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0名;金川县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20名,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4.5岁。扎实开展“双同,感恩报国”教育活动,加强培训教育,使基层干部群众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科技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爱党爱国、感恩报国情怀更加浓厚。协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等制度,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深入开展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建设活动,提高了基层政权的群众信任度,增强了执政能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特别是“3.16”事件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面对“两个战场”的严峻考验,广大下派干部更是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感恩报国,众志成城投身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反分裂维稳各项工作,为夺取“两个战场”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始终以发展为要,切实完善基础调整结构,进一步助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下派干部切实履行“发展引领员”职责,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助农增收这一重点,在深入调研走访、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因村施策,各展所长、各尽所能,积极协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立足本地实际找准发展路子,完善和实施各项规划,为农村解决好水、电、路、能源等基础设施,既“输血”,又“造血”,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理县、茂县、马尔康等县下派干部结合灾后重建,因地制宜调整农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仅理县就先后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4200亩、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700亩,发展生猪养殖基地4个,培育了500户养殖示范户。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科技人员传授讲解农作物种植、畜种改良、疫病防治等知识,增强了农牧业抗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下派干部的务实工作和言传身教,农村基层组织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广大农村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
(三)始终以民生为本,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困苦,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下派干部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扶贫助困”等工作,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和诉求,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的急、难、怨、盼。充分发挥知识、技术、信息等优势,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好农牧民群众在交通、饮水、就医、上学、务工等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紧紧围绕全州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帐篷新生活行动、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高半山脱贫致富工程和“9+3”免费职业教育等民生工程,帮助做好定居点建设、篷内设施发放、易地搬迁、易地育人等工作,努力把“惠民行动”落实到基层群众中。马尔康县下派干部先后启动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6个,协调助农资金545万元;茂县下派干部组织实施农村经济发展项目55个,协调资金近400万元,启动水、电、路基础设施项目115个。松潘、金川、九寨沟等县下派干部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四改两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大下派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敢于奉献,茂县下派干部王继余主动请缨,在汇报灾情的途中不幸牺牲,被中组部追授为“抗震救灾优秀党员”。下派干部时刻把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主动搞好服务,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解烦心的事、办好难办的事,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危难之时见党情、抗震救灾党最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始终以稳定为重,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进一步保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下派干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八无一增强”的要求,协助村“两委”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及时排查调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持了“奥运会”、60周年国庆等重大活动及各个敏感时期全州农村的社会稳定。“3.16”事件后,牧区县下派干部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积极开展反分裂维稳群众工作,认真组织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州有关维稳工作的指示精神,教育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与达赖分裂集团作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做到认识不含混,立场不动摇,执行有力;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揭批活动,深入揭批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严正声讨达赖集团的罪恶行径,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自觉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有力地推进了我州反分裂维稳工作,维护了藏区社会政治稳定。在抗震救灾中,灾区县下派干部坚持一手抓群众安抚、救助,一手抓群众教育、引导,确保了人心稳定、治安稳定,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始终以素质为纲,努力提升能力转变作风,进一步鲜明了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下派干部把驻村帮助工作作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进一步转变观念,甘当(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gwy101.com)小学生,主动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克服海拔高、条件苦,生活不便、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等困难,坚守岗位,以村为家,以苦为乐,一心扑在驻村工作上,面对面贴近群众、心贴心帮助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州财政局下派茂县驻村干部王懋军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州委办下派壤塘驻村干部唐志强克服语言障碍,狠抓基础教育,该村实现了从没有1名初中毕业生到现在有15名初中在校生的转变;州委组织部下派金川驻村干部联木参带领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村级组织建设,全村发生了“想都想不到”的变化,受到群众高度评价。全州先后有222名下派干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其中省级以上表彰7名、州级135名、县级80名。州委坚持任用干部优先从下派干部中选拔,对在下派工作中表现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大胆使用、优先提拔,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一批下派干部在我州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反分裂维稳一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成长。去年以来,全州从下派干部中提拔为副县级的62人、正科级58人、副科级128人。
两年来,广大下派干部以驻村为舞台,克服条件相对艰苦、情况比较复杂、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等困难,自觉在艰苦条件中磨练意志,在复杂环境中砥砺品格,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素质,在处置突发事件、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发挥了骨干和中坚作用,经受了党性锻炼、实践锻炼、身心锻炼,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塑造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在此,我代表州委,向广大下派干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实践证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继承和发扬我党优良传统,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解民难、排民忧、化民怨、保民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务实之举;是紧扣当前**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促进**科学重建、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我州重建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进入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执行政策、领导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和维护稳定能力,促进干部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下派干部要进一步深化对“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认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州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推进“两个加快”、促进和谐稳定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确第二批“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