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工作汇报 >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加快城市发展工作汇报(1)

2010-07-28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工作,狠抓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是关键。一是落实严密的组织推进机制。绩效评估工作启动伊始

  南通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地区,曾经在民族工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卓越建树而闻名于世界,被人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改革开放后,南通市人民肩负新的使命,再铸城市辉煌,开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全市实现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至今,gdp增幅已连续11个季度居江苏省首位,并保持速度效益在全省持续“双领先”。在经济既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为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探索形成了以猛促发展为目标、以争先创优为导向、以效能建设为核心、以全面考评为动力、以处室建设为重点、以长效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作风建设“南通模式”。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强势推进,构建协同化的组织领导体系。

  领导重视是我市实施目标绩效考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以市委书记罗一民为首南通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把其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四大工作方针、八大工作重点之中,创造性地把办事环境作为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考评的主要评估标准,注重经济、环境和作风效能建设三者统筹考虑、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三个全局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工作,一个是年初召开动员大会,总结上年工作,表彰先进部门,部署全年工作;二个是8月份召开推进会,回顾上半年情况,重点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深入推进的要求措施;三个是次年1月初召开社会评议动员大会,组织1000名社会各界代表评议机关作风。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以绩效管理为重点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年度实施意见。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所有领导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市委5名常委和1名副市长担任正副组长的机关作风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开20次左右会议,研究落实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工作安排,随时听取工作汇报,及时提出工作要求,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我市还实行了机关作风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根据职能分工牵头负责,形成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狠抓作风建设,筑造系统化的思路创新体系。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是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是地方党委、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机关作风就是办事环境,就是发展环境。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机关作风,败也在机关作风;一个地方的发展,快在机关作风,慢也在机关作风;一个地方的形象,好在机关作风,坏也在机关作风。7年来,我们抓机关作风建设的定位不断调整,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从机关作风建设开始破题、发起争创市级机关满意单位,到部署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活动、全面掀起对标找差、争先创优热潮,再到将作风建设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融合,突出机关行政能力建设,将机关作风建设的重点指向处室这一重要层面,今年又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的核心定位为“绩效管理”,全面启动和谐机关创建,我们始终把市级机关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抓,求真务实地抓,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继我市政府服务质量在全国50个最具竞争力城市中位居第一后,我市跻身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八大城市行列,我市又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三、致力争先创优,确立导向化的最佳目标体系。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目的是为了评出实绩、评出方向、评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争先创优。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的“风向标”拨正定准,强调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绩效考评的着眼点是为了猛促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点是优化投资环境,要求各部门和单位在全省的大坐标系中“瞄准最佳、争先创优”,并提出了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六个最”(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成效最显著)的要求。鲜明的工作导向,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出机关工作的动力和活力,机关部门以创业的激情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以创优的追求争先攀高,形成了敢于争先、善于创优,事事抢第一、行行争一流的生动局面。仅以为例,机关职能工作就有140多项在全省领先,60多项在全国领先,社会各界对机关作风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到去年,市级机关共削减行政许可事项712项,减幅达67%;市行政审批中心对中心事项的承诺时限进行了第6次压缩,总时限由1555个工作日压缩为1323个工作日,即办件达90%以上,继续在全省保持审批时限最短、速度最快。各级各部门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主动沟通,相互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找准关键环节,健全精细化的配套措施体系。

  我们提出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目标,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有明确的针对性,要着力解决机关工作中“慢”、“推”、“僵”、“苛”、“卡”、“虚”等办事难的具体问题;它有很高的要求,要力求做到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成本最低廉、工作成效最显著;它也有具体实在的措施,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提升办事水平、改进办事态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等方面,提出30项左右的具体措施,并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实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中创新程度最高、工作难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工作,就是构建市级机关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指标支撑体系。我们的目标是争创“全省最佳”,但“全省最佳”如何争创、如何认定?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的设想,得到市委常委会的认同。但制定指标体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鉴。我们广泛听取意见,精心拟订方案,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的通知》、《关于修改完善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的意见》,对构建指标体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指标体系经过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三上三下才确定下来,在《南通日报》用14个版面集中公示。这一指标体系总体上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先进性。93个部门围绕创建全省最佳“六个最”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共制定了全省最佳、全国一流指标1087项()。二是可比性。多数部门在找准省内同行横向指标的基础上,定量项目明确全省最佳的量化指标,定性项目明确全省最佳的参照目标。三是操作性。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1800多项争创措施,1700多项得到落实。因为“全省最佳”本质上是一个横向比较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每年我们都组织各部门修订完善指标体系。“全省最佳”目标以及指标体系的确定,推动市级机关形成了“作风建设创最佳,绩效管理争一流”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对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科学整合资源,形成标准化的指标架构体系。

  科学建立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考评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把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作为制定决策的重要前提,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项目建设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对关系到南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重要决策议题、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项目建设组织进行科学研究论证,从而确定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思路及目标责任分解。一是指标构成上做到职能目标和共性目标相结合。职能目标由重点工作目标、业务工作目标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重要工作三部分构成,具体根据部门的不同工作特点而设定。共性目标对所有部门都是一样的,主要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近年来突出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目标要求。二是指标导向上体现全局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目标的制定既与条线的要求相衔接,又突出市委、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横向比要在省内领先,纵向比要提升明显,具体做到“三个体现”,即部门目标是真正体现高点定位、争先创优的目标,是真正体现服务全局、服从大局,推动跨越发展的目标,是真正体现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同时,强调目标制定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三是指标权重上突出职能工作目标中的重点工作占比。衡量和评判部门管理绩效时,着重把握责任主体围绕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创造业绩方面的情况。指标分值权重,职能目标占60%,共性目标占40%。职能目标突出重点工作目标占比,一般要达到职能目标总分的60%左右。

  六、持续创新实践,完善科学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实施绩效考评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必须要与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区域特点、不同的管理对象相适应。科学、管用的考评出动力、出生产力。自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建立健全了职能目标、机关作风建设共性目标和综合评议“三位一体”的考核评比体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