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法学会自2000年元月成立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在中国法学会、省法学会的关心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以有为求有位,以积极争取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创新不断规范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法学会建设跨入了全省的先进行列,有些工作在全国也有了一定影响。2003年11月经省法学会推荐,我们派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国法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受到了胡锦涛、曾庆红、罗干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2004年6月初,又派代表参加了中国法学会在大连召开的“全国地方法学会建设工作会议”,并作了大会发言,受到了中国法学会领导同志的表扬。2005年6月27日,中国法学会韩杼滨会长为我会主办的《法治瞭望》创刊一周年题词“创新法学理念、繁荣法学研究”,并热情肯定“**的工作很到位”。今年5月16日至18日,我会成功地承办了由苏、鲁、豫、皖、赣、湘六省友邻地市发起,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7个法学会和有关单位参加的“地方法学会工作论坛”。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树涛同志受韩杼滨会长的委托,专程来**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要总结、推广**的经验”。2006年6月7日,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同志在大连棒棰岛宾馆接见出席“东北法治论坛”的**市法学会顾问刘继孟同志时说:“**会议我因有事没能参加,很抱歉。听宋会长说,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市委、市政府是很支持你们工作的,理顺了体制,解决了编制,率先落实了中政委5号文件。你们工作干得很好,很出色,编的几本理论研讨论文集很有水平,给我邮的《法治瞭望》期期都看。要总结你们的经验,介绍到全国去。”目前,我会团体会员发展到96个,个人会员发展到677人。
回顾我市法学会建立六年多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4年2月换届以来两年多的工作实践,我们有多方面的体会,但最集中、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在全局中找准位置,立足本地谋发展,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在有作为中谋地位,才能取得领导的关爱和支持,开创地方法学会工作的新局面。我们的做法是:
一、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使法学会成为全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否则,将一事无成。但党委、政府对某一项工作重视和支持的程度,很重要的是取决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去争取的程度。建会以来,我们坚持做到:对于上级领导关于法学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对于本会结合本地实际贯彻党委、政府和上级法学会指示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对本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办法,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使党委、政府能够更具体、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法学会工作,更加重视、更有力地领导和支持法学会工作。建会以来,无论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还是分管领导同志,包括其他各位领导同志,都对我会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书记郭兆信,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秋波经常过问法学会工作,对法学会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帮助解决。2004年我会换届以来,市委两次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法学会工作。他们对我会呈报的领导管理体制、人员编制、理论研讨、刊物创办、设备添置、财政拨款等各项提议都给予了比较满意的答复。市委书记郭兆信亲自为我会刊物《法治瞭望》撰写《发刊词》,并为创刊号撰写了专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秋波,市委副书记吕绍勤、金维民,市委常委申长海等领导同志都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热情地写了专稿。在《法治瞭望》创刊一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都题了词。今年5月在我市召开15省、市、自治区地方法学会工作论坛会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财政一次性拨款25万元,市委书记郭兆信亲自出席会议,还关心会议的每一个细节。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法学会工作作为创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是我市法学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保证。
二、理顺领导管理体制,从组织上保证法学会在全局中的位置
中央明确提出“中国法学会由中央书记处有关领导联系,中央政法委员会代管。”中国法学会的这种领导管理体制,同样适合地方法学会。为落实中央的要求,2003年12月8日,我们向市委写了专题报告,并向市委书记办公会作了换届工作的专门汇报。2004年2月,我们又根据中政委20045号文件的要求,参照中国法学会的做法,理顺了领导管理体制,市法学会由市委分管政法工作的书记联系、市委政法委代管。新一届法学会会长,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申长海同志担任;副会长由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和主要有关单位的领导担任;常务理事、理事人选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本地大学、基层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占一定比例。这次换届理顺了领导管理体制,提高了法学会领导班子成员的级格,扩大了理事会人员的成分,为开展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换届后,我市法学会归属政法系统,由市委政法委行使“代管”职责,真正把法学会的工作作为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同其他政法部门一样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法学会建立后,既没有编制,又没有经费,也没有办公的场所和人员。对法学会的一些具体困难,市委政法委领导积极协调,多方争取,主动当好“后勤部长”,把争取来的资金全部用于法学会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今年5月,市委专门召开书记办公会,编委的领导参加,研究落实法学会的体制和编制问题。市委、市政府同意,市编办批文市法学会机关为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市委政法委管理,编制6人,配备正县级、副县级领导职务各一名,进一步为法学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组织基础。领导管理体制的理顺,使法学会的工作不仅由党委领导具体抓,而且法学会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职、有权、有责,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以积极作为提高法学会在全局中的地位
换届后,我们认真总结了过去几年积极服务我市法治建设的经验,不断拓宽服务全局的新思路,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实践,通过工作扩大了法学会的社会影响,提高了法学会在全局中的地位。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作为市一级法学会,虽然也要力所能及地开展一些宏观层面的法学理论研究,但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具体解决本地法治建设疑难问题的研究上,必须充分发挥法学会的职能作用和人才优势,围绕本地大局,强化服务。通过服务,扩大影响,增强活力,形成自身优势。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的奋斗目标,抓住领导关注、群众关心、法治建设、社会稳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法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主动给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当好参谋。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平安**”,我们就平安建设问题,组织队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准脉博,找准问题,开展理论研讨,征集理论文章197篇。2004年7月28日,市委政法委和市法学会联合召开了全市建设“平安**”理论研讨会,会后精选出100篇论文,出版了《建设平安**法治理论研讨论文集》,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扬。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积极响应胡总书记的号召,把2005年理论研究主题定格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提出近50个研讨题目,由市委政法委和市法学会联合发文,共征得论文213篇。2005年12月22日,市委政法委、市社科联、市法学会联合召开了构建“和谐**”理论研讨会。会后又精选论文100篇,出版了《构建和谐**理论研讨论文集》。今年初,我们又动员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加“十五省、市、自治区地方法学会工作论坛”征文活动,共向大会提供了97篇“公正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文章,占征文总数252篇的38.5%。会议期间,我们将244篇论文编辑出版了《公正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论文集》上、下册,发给(来源: http://www.reader8.net)与会的每位同志。从2004年以来,我会连续三年,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召开了三次大的理论研讨会。每次研讨会前,市法学会首先组织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由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论证研讨题目,使理论研讨进一步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每次研讨会都有200多人参与撰写论文,其中领导干部占三分之一以上,论文涉及面广、质量较高,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为了使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实践,每次研讨会后,除编辑出版1000册《论文集》下发有关单位供学习参考外,我们还注意筛选出价值较高的论文编成《法学精要》,报送市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肯定我们法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思想有套路,工作有思路,想得深,做得实,为我市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