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为此建议:
(一)强化认识,健全考核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导方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入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公共文化服务愉悦人们身心、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树立抓文化建设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意识;要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评估制度,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适当提高综合考核中的比例,从财政投入、任务指标、服务质量等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严格考核,使文化建设的软目标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抓手。
(二)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是政府行为的到位,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开放式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努力实现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多元化;支持和促进文化单位兴办文化实体,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各级政府应将文化专项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严格执行,为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加大对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县级公共文化设施要及时更新,完善功能,改造升级;镇级综合文化站要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扶持,尽快按标准建设到位,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村级文化室每建成一个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并组织社会力量开展送书送报、捐赠器材等活动。要进一步疏通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硬件建设。
(三)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对全县各级文化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调查,合理安排编制,调剂人员,做到有职有岗,有位有为。要加大文化干部的培训力度,促进他们知识的更新换代,盘活人才资源.构建一支高素质皤公共文化队伍,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需要;要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协会、民间文艺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要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积极探索社区(村)文化管理员、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路子,逐步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队伍;要建立符合文化部门特色的专业人员准入制及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有文化专长的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工作,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四)推进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以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要借鉴和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及先进文化娱乐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人民群众当中,不断增强公共文化发展活力。要在公园、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逐步酝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基层文化馆对社会尤其对青少年公开开放制度。要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优先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广播电视到户工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要以文化部门为主体,定期组织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引导帮助群众自己举办读书、歌咏、健身等文娱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让人民群众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同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