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xx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县”的发展目标,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化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
一是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门类齐全。县图书馆于20**年通过全国公共图书馆县级三级馆复评;县文化馆于20**年通过全国第二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为三级馆;xx市唯一的专业演出团体—xx县庐剧团新建了排练厅、更新了设备,演职人员的工作环境逐步得到较大的改善,该团于20**年元月加挂了xx市艺术团牌子;和州书画院为我县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场所;县博物馆自20**年4月开馆以来,相继成立了“精品文物陈列室”和“xx县名人馆”,灿烂的历史文化得以充分展现,并于20**年3月26日免费向市民开放;“xx县猿人遗址馆”筹建基础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是农村文化阵地正在逐步恢复。全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杜鹃花工程被列为文化工作重点,全县十个镇中有五个镇被评为省级示范点、一个市级示范点。“杜鹃花工程”的实施,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农村文化阵地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文化室建设被列入重要内容。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县每年举办大型晚会20多场,并通过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举办广场文艺近、书画摄影展等形式,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较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的文化需求;连续三届的蔬菜博览会,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仅提高了我县无公害蔬菜的知名度,也为全县人民奉献了一道高品质的文化大餐。此外,广大农村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如:历阳镇华阳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以社区为平台,以群众为主角,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形式,为社区群众营造愉悦的生活环境;沈巷镇的农民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街道居民必不可少的健身、娱乐、休闲活动,周边地区的农民也慕名赶来观看、参加;乌江镇的农民运动会吸引了近400名农民参与,深受群众的喜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是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庐剧、剪纸、羽毛画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列入县级、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已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庐剧、羽毛画现正申报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名录。
五是民间协会组织已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大批民间艺术人才和文化传播爱好者,通过民间协会组织形式组织起来,开展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县美术家协会、书画家协会、木兰协会、健身协会等民间组织,成为全县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沈巷等镇加强对民间文化协会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对群众自发组织的协会进行了合理编组,规范了工作网络,把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同志推荐担任基层协会组织者和牵头人,木兰、篮球、书画协会等6个协会团体经常性开展活动,在繁荣农村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发展的意识不强。社会上普遍对公共文化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研究不透、理解不清,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享受公共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等问题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存在着文化建设是虚无的,看不见、摸不着,也难以看到工作成效,因而遇到具体问题只能给经济工作让道。虽然,广大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十分迫切,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十分关注,特别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一系列好的议案、提案,却在办理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农村干部更是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城里闲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
(二)镇级文化站基础薄弱。农村综合改革之前,我县农村基本上都有一个设施齐全的文化站,并成为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农村综合改革中,在社会事务办公室内设立文化广播电视站并安排一定的编制,但大多数编制人员合并到其他办公室混岗使用,也就是在编不在岗,更不在职。据调查,全县除沈巷镇拥有一个独立的文化站外,大部分都是空壳站,即使有站所,也大多设施简陋,远达不到文化站的基本要求,村级和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大多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挂挂牌而已。
(三)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缺乏刚性指标。法律法规对财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指标,加上地方财政的困难,县财政基本上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转。大部分镇的公共文化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其文化活动经费属于被动支取,从而导致基层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往往遇到有事无人干、有人无钱干的尴尬局面;社区(村)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只能靠跑单位、拉赞助,困难很多,开展活动很不容易。有时,基层文化人员付出了辛苦却得不到理解,遭遇冷嘲热讽。
(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政府机构的撤并,一些热爱文化事业,有一定的文化专业基础的人员,大都离职或转岗,而新分配的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文化工作经验不足;基层文化工作的现状也难以调动文化人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他们始终抱着“能做多少是多少,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的思想。此外,由于文化工作位虚薪低,基本福利未能落实,人心思迁,跳槽的跳槽,打工的打工,即使勉强留下来的也不能安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