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2010-04-21 
 政府要构建服务平台,为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农资、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以及为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架桥铺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xx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于20**年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和鼓励农民设立专业合作社。县农业农经等部门按照省、市、县工作安排,采取有效措施,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加强对合作社的支持和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期,为全面了解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对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精心组织了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工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特点

  截至2009年底,xx县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4个,超额完成了市农业局年初下达的本年度新发展27个合作社的任务,全县累计注册了3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628户,注册资本13115.26万元,其中以货币出资10490万元,实物出资2625.26万元(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976.13万元,流转土地0.4万亩)。

  (一)发展规模扩大化。

  近几年来,政府通过宣传培训、引导规范发展、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等措施,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xx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特别是2009年以来,合作社数量呈成倍增加的发展态势。

  一是合作社成员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多年来的典型示范,合作社所具备的优势逐渐显现,吸引了一批有条件、有愿望加入合作社农户的加入。截止目前,全县入社农户4628户,占总户数5.2万户8.9%;带动非成员农户8200户,占总户数的15.8%;合作社社员20—49人的有6个,50人以上的有13个(其中100人以上的2个)。

  二是合作社发展数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合作社数量突飞猛进。从20**年的5家发展到目前的348家,四年时间增长了近70倍。

  行政村合作社普及率达到38.5%。其中:上馆镇26个;阳明堡镇17个;新高乡26个;峪口乡13个;峨口13个;聂营镇6个;枣林镇13个;上磨坊乡10个;胡峪乡9个;雁门关乡8个;滩上镇4个。

  三是合作社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呈现多样化,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农机信息服务等。其中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规模及要求的有20余个,如上馆镇称心红太阳大杏、关山肉牛、天宝家禽、稼禾小杂粮;峨口镇美意葡萄、可达蔬菜;阳明堡镇银楼仁用杏、荣军养鸡;新高乡的郦园水果玉米种植;峪口乡起明养殖;聂营镇芳芳果品;枣林镇晨旭秸秆加工、文仓白水杏;上磨坊乡农兴獭兔、顺西红辣椒;胡峪乡双虎白水杏;滩上镇兴顺苗木;雁门关乡农发旺养殖等。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成效明显。2009年,xx县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争取省、市政策及资金扶持。 9月初,经省农经部门审核,峨口镇美意葡萄、上馆镇关山肉牛、称心红太阳大杏3个合作社被评定为省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

  (二)产业类型延伸化。

  合作社由最初的种植、养殖、畜牧禽蛋等发展到现在的五大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合作领域向农业生产服务、技术信息等领域延伸。在3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涉及种植139家(成员农户数1136户,合作社面积1.02万亩,合作社产品总量0.82万吨)、养殖185家(成员农户数1254户,合作社畜禽年末存栏总数3.8万)、农机服务6家、加工12家、服务6家,分别占总数的39%、53%、2%、4%、2% 。

  (三)发展规范化。

  目前,全县所有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均有规范的章程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明晰的产权结构,绝大多数合作社建有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内部管理日益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合作社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2009年,全县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投入品总值达到2136万元,统一销售总产值达到2680万元,培训成员达到1.2万人,开展“农超对接”实现销售收入62万元。银楼仁用杏专业合作社的“代州开口笑”,省“农博会”上受到青睐;美意葡萄作为xx县特产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馈赠佳品;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滹河牌”大米,畅销省内外。

  全县合作社的“生命力、带动力、吸引力”进一步展现,吸引更多的农户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就了“一村一品”,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体现了“三农优惠政策”,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并打开了农产品销售市场、降低了销售成本,为农民带来了实惠。合作社在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和商标创建上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目前5个合作社有了注册商标,7个正在办理商标注册手续,5个正在办理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

  (四)成效明显化。

  2009年全县农民专业社总收入为3120元,合作社支出2670万元。有盈余合作社115个,本年盈余450万元,弥补亏损60万元,提取公积金9万元,可分配盈余返还总额381万元,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2876元,比当地农民纯收入高出576元,提高了25%。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强劲发展,得益于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县政府在20**年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和鼓励农民设立专业合作社。2009年初,县政府给每个典型示范合作社兑现扶持资金1万元,其他合作社均给予了1000元的补助资金;县农业农经、工商等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不收费、不年检等优惠政策,对专业合作社实行上门指导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合作社规模效益较小,成员人数较少,全县合作社注册资本最多为660万元,最少只有1万元,绝大部分注册资本在10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员多数在10人左右,合作社规模效益很难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前期建设时,如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流转土地,场地建设等,占用了大量资金,在后期的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严重短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企业法人,只能得到政府一些财政补助,想进一步向银行融资,当地银行无相关的具体扶持政策,制约了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

  2、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给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具体到某一行业,能具体执行的政策就寥寥无几。例如在农产品初加工和流通环节上没有相应的可操作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并不明确,也无章可循,操作性不强,各合作社只能采取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无法开拓合作社的业务,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对农民吸引力不是很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