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计划 > 其他工作计划 >

××县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3)

2010-04-01 
包括村域各自然村居民点的分布与搬迁,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及功能组织,空间资源管制划分与要求等内容。并将有关内容落实到空间布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

  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发展农村,产业化推动农业”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提升镇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集中建设,全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特产名镇、轴承重镇、文化强镇、生态集镇”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着手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着力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2、坚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产业稳定提高,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以镇村布局为先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镇村布局规划为指导,合理配置镇区、中心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导向,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允许建设模式多样化,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4、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民主体,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中来,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5、坚持以基层建设为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治理结构,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带动农民、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6、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进以土地为重点的制度创新,深化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设置、中心镇管理体制、乡镇财政体制、乡镇考核体制等改革,完善村规民约等村庄管理制度,倡导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城市发达地区与农村落后地区、工业企业与农村村庄等之间的帮扶制度。

  (三)发展目标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到2010年我镇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标志是“五新”,即经济增长达到新高度,生活水平登上新台阶,基础建设打造新环境,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民主管理再上新水平。争取到2010年,我镇20%的村建设成率先示范新农村,30%的村建成全面达标新农村,50%的村建成基本达标新农村,到2020年,我镇新农村建设全面达标,涌现更多新农村示范。

  1、经济增长达到新高度。到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6.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亿占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7亿占73%,第三产业增加值4.89亿占20%。农村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到7:73:20,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占总劳动力的80%以上。

  2、生活水平登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7%,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300元,其中非农产业收入比重达70%,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差别缩小。

  3、基础建设打造新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饮水达标,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通村道路全部硬化,村庄巷道实现硬化,农村生活排水系统健全畅通,20%的村排水设施完善,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达到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环境净化、住宅标准化的目标, 到2006年底争创二个市级示范村,2010年80%村环境整治达标。

  4、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到2010年,农村全面接受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达到98%,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救助体系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作用。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载体建设,发扬传统民间文化,形成一批农民娱乐活动阵地。

  5、民主管理再上新水平。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民主管理规范,农民民主法制观念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和谐安定,基本杜绝封建迷信、酗酒闹事和赌博等陋习。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富民工程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1、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轴承产业。加快园区的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整合提升现有规模较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扶持规模企业做强做大,引进轴承龙头企业。鼓励发展轴承装备制造业,提高轴承加工中心、自动生产线的产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高精度中小型轴承车削件和高性能、低噪音中小型密封轴承及相关配套产品,做大做强轴承特色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中小轴承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每年新增50家。主动承接城市核心区机械制造、轻纺等传统产业转移,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致富农民。到201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50家,园区从业人员1万人。

  2、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依托丰富的玄武岩台地资源,打响“甜地”品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一片几品”和“一村一品”战略,巩固完善四片八带工程:东片板栗、大青梅带,西片名茶、小京生花生带,中片蔬菜、花木带,库区片名茶、水果带。实施良种化工程,培育、引进新品种,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提质名茶、小京生花生、牛心柿、甜油桃、天然芋茭等原有优势产品。大力培育以天然食品有限公司,雨露食品厂、茶叶良种场、红旗美味炒货厂等农业龙头加工企业,推进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加工增值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幅射能力,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有效壮大农业块状经济。搞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十一五”期末,全镇农业规模企业达到5家以上,农业企业或中心带动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

  3、利用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我镇玄武岩台地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茶叶良种场、木樨山庄、西山名优水果观光园为重点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库区周围的村,象西线一带的村,积极发展以庭院经济为模式的“农家乐”。依托长诏水库和钦寸水库两个大型水库左右相傍的特殊地理优势,适度发展舒适住宅、库区度假等房地产业。依托大市聚组团推进和特色园区、中心村建设,鼓励发展连锁超市、农村放心店等新型商贸流通业。到2010年,实现三产增加值4.89亿元,争取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10家。

  (二)加强惠民工程建设,促进生活宽裕。

  1、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使新农村劳动力全部接受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城市化推进和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就业岗位。围绕轴承特色工业园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大市聚职业技术学校档次,成为园区乃至全县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基地。建立规范的企业用工制度和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进一步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重点帮助被征地农民、新增长劳动力和特困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5年内培训农民5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