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讲话发言 >

在县直机关中层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稿(2)

2009-11-08 
一个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仅靠国家支持和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招商引资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我县近几年的发展也充分证明,投资最大的项目是招商引资项目,新增财力绝大部分来源于招商引资企业上缴的税收招商引资优化了本地经济结构
  (三)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三十年来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快速进步,促进了各种矛盾的协调解决,强大的中国迅速崛起于世界之林。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从现实需求来看,我县经济发展的均量和速度指标在全省、全市明显靠后,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全市都处在偏后位置。要想在短期内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发展速度全面达到、稳定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必然要求我们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从近期目标来看,我们提出了到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57亿这个目标。但是08年我们仅完成了43.52个亿,现在就剩下两年的时间,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只有靠自我加压,超常发展。

  从中长期目标来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我们来说这是更高的要求,也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只有追赶跨越,奋力崛起,才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力争在安庆三大方阵中争先创优的要求看,与周边兄弟县市比较,也需要我们加快发展。

  从经济总量看,2008年我县GDP为43.52亿元,桐城最大96.3亿元,依次是枞阳77.94亿元、宿松64.03亿元、怀宁63.8亿元、潜山50.42亿元、望江43.3亿元、岳西最小29亿元,我县仅高于岳西,和望江持平;2008年我县财政收入为1.9亿元,桐城最高7.1亿元,依次是怀宁6.19亿元、枞阳6.16亿元、潜山2.84亿元、宿松2.748亿元、望江2.08亿元,岳西和我县持平,也是1.9亿元。从GDP和财政收入总量看,我县都位于全市后进位次。特别是紧邻的望江县,无论是地域、人口,还是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都不比我们好,2005年望江GDP24.18亿元、我县27.68亿元,财政收入望江8567万元、我县10468万元,分别是我县的87.35%、81.83%,但是去年望江GDP就和我县持平,财政收入比我县高出9个百分点,赶超之势锐不可挡。

  从人均指标看,2008年我县人均GDP为7748元,桐城最高为12787元,依次是怀宁10519元,潜山8673元,枞阳8425元,岳西8182元,宿松7895元,望江6966元;人均财政收入我县为329元,怀宁最高为1046元,依次是桐城945元,枞阳637元,潜山490元,岳西473元,望江324元,宿松319元。人均GDP列七县一市

  从发展速度看,2008年 GDP增幅(按可比价计算),我县为12.7%,望江最高为13.9%,依次是宿松13.3%、怀宁12.6%、岳西12.4%、潜山12.1%、枞阳11.9%、桐城11.5%,我县列第三位,在第三方阵四个县中也列第三位;财政收入增幅,我县为16.7%,宿松最高为30.8%,依次是望江28.2%、桐城25.0%、潜山20.1%、怀宁19.9%、岳西11.2%、枞阳为负增长-15.8%,我县仅列第六位,在第三方阵四个县中列第三位。

  和兄弟县市比较,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同是一片天,区位、交通、资源等各方面条件都类似,但我们与兄弟县市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甚至还成进一步拉大之势,**已经处于前有标兵、后无追兵的尴尬境地,再不急起直追、加快发展,既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影响力,既没有形象,也没有实惠,既没有底子,也没有面子。

  在座各位都是**人,“谁不说俺家乡好”,哪个人没有一点这样的爱家乡情怀?当前这样的发展现状,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满意、不希望看到的。之所以形成今天这种局面,大家也应当进行深刻反思。难道说我们就没有一点责任,难道我们就不能为**发展做点什么?——**发展、人人有责!都说**办事难,办成事更难,大家手中多少都有一点为**发展办事的职能,都有一点为人民群众谋利的权力,我希望大家要增强大局观念,增强群众观念,体察基层疾苦,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发展之事,不要只是一味搬条条、对框框不办,而要尽我们的能力,更多地想办法、找结合点办成、办好。

  二、关于**能不能发展问题

  (一) 发展面临的挑战

  主要有五个方面:

  1、土地调控。土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强调积极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管理,管住管好“地根”,先后出台了多份文件,连续不断地开展全国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土地执法检查活动,针对经济运行和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刮起了一场土地管理“风暴”,而且这场风暴大有持续不断之势,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已成为中央的大政方针。一方面是严而又严的土地管理政策;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怎么恰当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把支持发展和保护资源和谐地结合起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资源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2、资金短缺。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资金筹措是项目建设十分关键的环节,资金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农村发展诸多欠账和历史遗留问题,资金成为制约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问题。当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县级可用财力不足、工业投入资金不够、金融部门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有限、县域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的县份而言,如何通过不断增加有效社会投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道重要课题。

  3、人才匮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各类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懂技术、精管理、胜任各种工作的各类人才,拥有一支产业后备军。而目前现实情况,一方面是政府、企业引不进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在县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要求,从而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4、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发达县份之所以发展水平高,高就高在市场化水平上,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强,走上了依靠市场和民间力量发展经济的轨道,实现了政府营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市场化程度,通过市场化途径,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是县域经济必须突破的又一个关节点。

  5、金融危机影响。由美国暴发次贷危机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并呈现出逐步向地区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漫延的趋势。造成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物价水平仍然偏高,对外出口受到抑制,投资增速明显减缓,国内需求后劲不足,经济运行风险逐渐加大。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沿海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倒闭或经营困难情况,导致我县部分农民工回流,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一定的压力,也必将降低农民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

  (二)发展面临的机遇

  当前,尽管宏观经济压力很大,县域经济发展遭遇诸多挑战,但国家壮大县域经济的决策没有改变,县域经济加速崛起的潮流不可逆转,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

  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时间非常有限。抓得住、用得活,就能有效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已经出台的具体政策非常多,主要的有: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政策,增值税转型政策和其他各类减税、退税政策,房地产政策,扩大信贷规模,中央代发行地方债券,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等;而且中央还在审时度势,酝酿新的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大家作为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对这些政策应当也必须非常熟悉。我只是简单从大的方面提一提,大家回去以后,要进一步梳理、消化各自业务范围内的激励政策,把政策用活、用透,增强地方经济的活力。

  二是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加速梯度转移的机遇。

  当前,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工业化高级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向外梯度转移呈加速之势。这不仅是向周边地区辐射资本、技术、信息等,而且也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整合,逐步扩大一体化联动发展区域。我县濒临东部,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交通、资源、科教、劳动力等方面优势,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资本转移的同时,积极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提供农产品能源、材料、劳动力和配套产品等支撑,将使我县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流动和合理配置,带动并深化县内产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形成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优势产业体系。通过融入,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发展能力。

  三是“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

  2006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部崛起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6条政策措施,基本精神是建设“三基地一枢纽”,即: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5月,为贯彻落实中央《若干意见》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2007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