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关于某市“两免一补”工作调研报告(3)

2009-10-19 
“两免一补”即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免课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5、结合自己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xx县界定贫困生标准,完善了“两免一补”的优先政策,坚持“七个优先”原则:一是优先考虑全县47个省级贫困村的中小学生;二是优先考虑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学生;三是优先考虑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贫困学生;四是优先考虑因重大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五是优先考虑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六是优先考虑因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七是优先考虑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根据实际,做到坚持分山区、丘陵、平原等地域界定了不同的资助比例(山区受益覆概率达100%,丘陵达70-80%,平原7%)。xx区还大力整合救助资源,畅通了三条助学渠道,一是政府注入的主渠道,区财政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紧缩开支安排一定资金扶贫助学。二是区直部门、全区国家干部职工踊跃捐款的支渠道。三是企业、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慷慨解囊的其他渠道。这样建立了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部门扶持为补充,以社会捐资为辅助的助学机制,初步形成了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扶贫助学体系。近几年来,加上“两免一补”资金,全区共筹措资金60余万元,救助7000余人次,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全部得到救助。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全区小学生年巩固率连年达100%,初中生年巩固率达98%以上。

  6、严格督导检查。

  市“两免一补”办公室坚持市财政、教育部门局领导联系县区、科长包乡镇责任制度,组织了26个督导不定期分赴乡村、学校明查暗访,督导县区两免一补工作。省督导组也肯定了我市的许多做法,对我市的两免一补工作表示满意,并要求我们继续努力,把两免一补工作做得更实更好,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阳光工程”。市“两免一补”办公室严格信访值班和包县领导信访问题带头调查制。对所有来访、来电、来信反映的问题,信访工作组在详细耐心地解答相关政策的同时,及时向包县领导汇报,由包县领导带领相关督导人员深入乡村、学校,核实情况,落实政策,解决问题。如2009年春季,共接到电话来访10次,形成信访件3例,信访件的办结率100

  %,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保证了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

  二、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在免征农业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的同时,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民真正体会到政府心中装着农民,干部心中想着农民,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在xxxxxxx中学、xxxx小学,政协副主席xxx和教师们进行了交谈,xxx主席说:“‘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的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解决因贫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难题,可以说是一项德政之举,惠民政策。要进一步贯彻好、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巩固现有成果,做到思想上再重视、政策上落实、工作上再细致,创新工作,注重成效,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师们很受感动,激动地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一定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调研组在xxxx一中调研时,政协副主席xxxx仔细询问了受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当问到一位女孩时,这位女孩流着泪说:“我父母是残疾人,要不是‘两免一补’,我根本上不起学。”

  一位男学生对两位政协副主席说:“‘两免一补’使我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以前一回到家,父母就让干活,弥补家里收入,现在父母经济压力减小了,不再催我干活了,反而鼓励我好好学习,报答党和国家。”

  2、使大部分因贫辍学学生重新走入校园。据统计,2004年底,鹤壁市农村学校辍学人数为373人,通过2008年春秋两季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已有288人(因贫辍学学生280人)返校。在鹤山区二中,政协副主席xxxx详细询问了“两免一补”的执行情况,询问了学校是否还有学生辍学,受助的学生是否会因贫困而受到歧视。该校校长介绍了“两免一补”的执行情况,并告诉两位副主席:“受助的学生没有因贫困而受到歧视,同学们非常理解,贫困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两免一补’辍学率较少了80%。”

  一位老师对两免一补政策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开学的时候,老师要挨家挨户地劝学生入学。有的学生凑不起学费,学校想法免一点,老师垫一部分,但是学校、老师也很困难,仍有学生辍学。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家长都主动将孩子送到学校,这真是对学生有帮助,对学校有益处。当xxx区翟村小学五(二)班班主任xxx看到自己班那几个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又高高兴兴地坐在课堂里时,激动地在“我与‘两免一补’”征文里这样写道:两免一补政策对这些可怜的孩子来说,无疑就像久旱禾苗遇到了救命及时雨,使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此安心上学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他们那求知的欲望和与命运斗争的勇气,这在他们的生命力或许是一次巨大转折。

  3、促发了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激情,受资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8年学生春季受资助前综合素质情况6096人为优秀,15030人为良好,11340人为一般,4450人为较差,通过对受资助学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到秋季时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其中:10110人为优秀,19358人为良好,6326人为一般,1122人为较差。xx乡一中的xxx,她的父亲2008年外出打工时因意外事故死亡,母亲长期有病,并在其父去世后改嫁,她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妹妹跟着70多岁的老祖父共同生活,她眼含泪水哽咽地说:“如果不是两免一补,我和年幼的妹妹就会面临辍学的命运,国家这么关怀我们,我感觉很幸福,也很满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4、提高了社会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注。市两免一补办公室在全市举办了以“我与‘两免一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各县(区)两免一补办公室认真组织,全市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共收到作品628篇。随后,市两免一补办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共有100篇参赛作品获奖,同时还评出了组织奖9名,优秀辅导奖20名。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巩固两免一补工作成效,鹤壁市“两免一补”办公室对获奖作品进行了整理,编辑出版了“我与两免一补”征文集《放飞梦想》一书,共印制1000册,分别发放给省财政厅、市县督导员和每所农村中小学,反响强烈,成效显著。xx县黄洞乡的老师在写宣传标语时,为了既能很好的宣传政策,又不至于影响学生心理,学校老师先后将“贫困学子”、“山区儿童”等变成了“莘莘学子”。庙口乡二中的老师担心孩子小,把钱弄丢了,利用午休和晚饭的时间亲自把钱送到贫困学生家长手中,深深感动了学生家长。这些事情虽小,但却正是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实体现。

  5、“两免一补”受到奖励。我市“两免一补”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两免一补”办公室通报表扬两次;在《xx省财政厅xx省教育厅关于对全省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进行表彰的通报》中,我市获三等奖,获得奖金70万元;我市申报“两免一补”工作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21人。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调研中,调研组深切感受到“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巨大帮助,感受到我市“两免一补”的扎实和取得的成绩。但是由于“两免一补”政策性强,覆盖范围有限,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两免一补”补助范围应逐步扩大

  。根据“两免一补”政策规定,学生父母户籍均为农业户口的才能享受“两免一补”。由于名额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困难家庭的需要。同时学生父母户籍不是农业户口的不能享受“两免一补”,城区学校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生活贫困,但不符合资助条件,无法获得资助。在城区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贫困家庭子女,因务工农民长期在外,与户口所在地的村组联系较少,其子女很难在当地获得资助,而所在城区学校又没有“两免一补”名额,无法享受到“两免一补”。扩大资助面需要巨额资金,地方财力确实难以承受。建议国家和省逐步扩大“两免一补”资助范围,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纳入“两免一补”资助范围,加快将义务教育变成真正的“免费”教育的步伐。近期,建议对省级贫困乡及贫困村家庭子女全部实行“两免”。省在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全部实行“两免”,这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拥护。省应该加大对省级贫困乡、贫困村的资助力度,对省级贫困乡、贫困村中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应全部实行“两免”。另外,建议省在下达资助名额时,给市一定调剂权,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

  2、国家和省应加大资金投入。基础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那些上学的孩子,整个国家也会由于公民素质的提高而受益。因此,国家和省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象我市这样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困难的地市。1985年国家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重心下移”的教育发展战略,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来承担。地方要保证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安排学校的公用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等,其结果必然使经济薄弱地区的政府无力承担义务教育的支出,无力保障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的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资金虽然国家、省承担了一部分,但是市、县配套资金仍然压力很大,建议国家、省对增加对困难市、县的补助,帮助困难市、县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

  3、适当提高免杂费标准。临近城市周围的中学,其生源有县域或农村两种生源,按县(区)域中学标准收费,每生每期90元;而现在执行的免杂费学校,每生每期60元;每生每期少补助30元。建议省适当提高城区周围学校免杂费补助标准,鼓励这样的学校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资助问题。“两免一补”是从2008年春季开始的,当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没有明确纳入该范围,2008年秋季我省明确规定“在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就读,符合“两免一补”资助条件的学生,按规定享受“两免一补”资助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有很大难度;由于民办学校所收取的是学费,“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贫困生资助的是课本费和杂费,因此受资助学生仍然要负担高额学费。对学校而言,既想让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又不想减免学费。“两免一补”政策要想真正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落实,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