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发放程序
按照“课前到书”的要求,所有课本由学校统一发放。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直接免收受助学生的书费和杂费,不得先收后退,并在其课本扉页上加盖“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印章;免杂费资金由学校向受助学生开具免收杂费证明。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学校将花名册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县级财政部门按照确定的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人数和补助标准,将资金拨付到各学校。学校将补助资金一次发放到学生个人,受助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学校将花名册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5、资金管理“两免一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中央、省、市级财政负担资金逐级下达到县级财政,县财政连同本级应负担资金,划入县财政部门开设的“两免一补资金专户”,按规定从专户直接拨付。免课本费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免收书费学生数,按照免费课本结算标准,据实结算,直接拨付县级新华书店。免杂费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在开学前先将资金预拨有关学校,以保证学校运转,再根据实际落实免杂费学生数和补助标准进行结算。“两免一补”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截留挪用,不得用于抵顶学生以前年度的欠费。
(三)、我市“两免一补”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按照上述“两免一补”的基本政策和有关规定,对我市“两免一补”工作进行对照检查。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各级政府都认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设立了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严格按程序操作。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里建立了鹤壁市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下设政策督导、宣传综合、信访服务、后勤保障四个小组,由市财政局、教育局抽调人员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全市“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两县三区都成立了由主管县长(区长)任组长,县(区)有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具体工作落实;财政、教育、新华书店等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形成了整体连动的工作网络。“两免一补”工作期间,做到了五个到位:人员上岗到位,制度落实到位,明确责任人到位,24小时值班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为“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确保了“两免一补”工作高效运转。
2、广泛宣传政策。为按三部委和省政府文件要求,全面深入地宣传“两免一补”政策,我市采取了传统宣传与特色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努力做到传统宣传做到位,特色宣传有新意,使“两免一补”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采取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街上有条幅、墙上有标语、路上有宣传车、村有公示栏、户有宣传做到位,特色宣传有新意,使“两免一补”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采取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街上有条幅、墙上有标语、路上有宣传车、村有公示栏、户有宣传单的全方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市“两免一补”办公室编发20期《两免一补工作情况》,并在电视上多次对我市“两免一补”政策进行了宣传。在做好传统宣传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特色宣传。一是积极与省市新闻媒体沟通,及时宣传我市“两免一补”工作动态,电视台、市电视台、日报曾多次对我市“两免一补”工作中好的做法及典型事例进行了报道,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两免一补”工作的开展。二是由副市长发表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电视电台讲话,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了在宣传,并对全市“两免一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力推进了全市“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开展。三是编写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宣讲。四是精心制作公益广告,在市电视台循环播放,学生那渴望求知的眼神、发放“两免一补”资金的感人场面,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五是举行“两免一补”首发式,在通过仪式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热情的同时,也达到了宣传政策的目的,做到了教育宣传两不误。六是实行工作人员“一身三责”制。明确全体“两免一补”工作人员,既是督导员、信访接待员,又是宣传员,充分利用深入基层督导,接待来电、来信、来访的机会,积极宣传“两免一补”政策,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宣传政策的目的。 七是举办“我与 两免一补’”主题征文活动, 学生通过讲述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的小故事,抒发受益于“两免一补”政策后的真实感受;或讲述自己重返学校后发生的新鲜事,表现有书读的幸福感,表达了读好书将来为国家作贡献的美好愿望。家长、教师及具体参与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有关人员等侧重反映了“两免一补”政策给孩子们、学校、家庭以及当地带来的新变化。当捧读着一篇篇沉甸甸的征文时,我们的心灵被字里行间凝聚着的对党、对政府感激之情滋润着。看到那么多贫困学生因受资助而可以安心在教室里学习时,看到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实处,我们感到很欣慰。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印发宣传资料29660份,出动宣传车辆117辆次,制作展板10个,张贴宣传标语16270条,悬挂过街横幅5097幅。淇县今年春季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办宣传专栏40余块,新闻14条、游动字幕200余条。通过调查,可以看到“两免一补”政策在我市已深入人心。
3、设立了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各县区财政在资金筹集、拨付上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资金筹集不拖不欠,资金拨付一路绿灯,资金发放一竿到底,有效防止了资金棚架现象。免课本费资金直接拨付新华书店,免杂费资金,在开学前预拨有关学校,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4、按程序操作。各县区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贫困标准对贫困学生进行界定。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组织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申请表》。由学校负责成立有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组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为加强公示工作的规范性,市“两免一补”办公室还专门印发了《关于我市两免一补公示工作规范性要求的通知》,对“两免一补”公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为受助学生发放教科书时严格按照规定在教科书上加盖印章。调查组在xx区二中调研时了解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政策,由学生自愿申报,在申报的基础上,初步审核,在班上公布无异议后,将名单报校评审领导小组(有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审定后公示7日,同时设置了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