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四中全会对此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实考德内容,明确考德标准,创新考德方法。要把德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把德的监督作为干部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干部德的全程监督。二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通过界定提名主体,规范提名程序,落实提名责任,建立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制度,提拔干部逐步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会。制定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实施细则,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提拔干部中的比例。规范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竞争上岗工作。要探索实行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对确定的离岗考察对象,免去现任职务,保留原职级待遇,安排到党校离岗培训,期间进行社会公示、组织考察和审计,根据结果,进行交流、任职或降免职处理。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止和避免用人失察失误。三要优化领导班子配备。以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改善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专业结构,配齐配强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干部。近3年内,力争使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至少各配备1名35岁左右的干部和1名女干部,县(市)区政府班子中配备1名党外副职。其他结构要求,也力争在5年内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逐步实现年龄老中青梯次配备、专业结构合理、能力气质互补。四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为重点,要严把任前审查审计关、讨论决定关、任前公示关。定期对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任及监督工作质量效果评价办法。要强化对各级班子一把手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一把手规范用权。积极探索试行领导干部问责制,抓好试点。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到科学监督、民主监督、依法监督。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五要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把手队伍管理办法》、《非党、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管理办法》,实现对领导干部的分层次管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干部交流和任职回避制度。探索实施县(市)区、乡镇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和市、县直部门委任制干部的任期制度。健全干部退出机制,认真执行干部问责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六要积极推进各类用人制度改革。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落实《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确保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要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为培养选拔领导干部、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改进公务员考录办法,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中考录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力度,减少直接从大学生中录取公务员。加快党群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
第五,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央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通过《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重在培养、同样使用,优进绌退、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按照这些要求,我市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全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规划。严格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建立健全后备干部日常动态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办法,每两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调整和充实。落实后备干部培养措施,每年选派10名优秀后备干部到外地挂职锻炼,选调20名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每年举办1至2期后备干部培训班,力争在3年内将后备干部普遍轮训一遍。要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后备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要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接受锻炼和考验。要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第六,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会《决定》对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把《决定》的要求具体化。一要完善党管人才格局,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不要把党管人才片面理解为只有党管人才或组织部管人才。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战略研究和宏观指导,编制《**市“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领导机制。制定并实施《**市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制度》、《**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研究制定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具体办法,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具体办法,将人才工作情况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二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力争两年内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要在人才服务经济建设机制上取得突破。继续抓好全省重点人才项目。到2010年底,为全市每个村平均培养1名农民大学生。实施“农村经纪人培育项目”,到2011年底,为全市平均每个村至少培养1名农村经纪人。开展好“机关干部下基层、解难题、保增长”活动,鼓励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按照法定程序自愿到企业等基层一线工作。要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功能,促进人才优化配置。要建立完善人才工作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人才开发建设。三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更好推动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三要强化人才工作有关措施。建立重点产业、重点工程人才需求的动态信息发布机制,做好人才柔性引进。要落实好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提出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要继续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实施好企业人才培养“331工程”,高质量办好**经济大讲堂和清华大学**研究班。要实施“**市重点产业和重大工程紧缺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加强蓝领工人培养。组织开展好第二批市管优秀专家评选工作、重组市专家协会、成立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智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