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讲话发言 >

招办主任在2009年全市招考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1)

2009-10-18 
尊重科学,加强改革,不断推进招考事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一是推进和完善高考网上报名和志愿填报工作,启动和实施中考网上报名和志愿填报工作。二是提升科技办考手段和水平。三是确保高考升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主任,同志们大家好!

  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首先代表**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向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春愉快、工作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对于我市招考工作和今天的总结会,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省招办、省考院、市教育局十分重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给予我们工作重视和关心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一、对于2009年的工作总结,已经发了文字总结材料,我不照着念,在材料基础上,简短的再归一下。

  2009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重视下,在省教育考试院、省招生办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市、区招考办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省、市提出的“安全、公平、和谐、人民满意”的工作要求,我们平稳顺利的完成了全年高考、中考、成考、研考、自考、助学班等15项、28次、704617人次的组考工作和中招10万人的招生录取工作任务,并协助省招办完成了全市47041人的高招录取任务。全年工作绩效目标全面达标。

  全年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显现了许多新的亮点,这主要体现在:

  1.全年工作按照各级要求,实现了安全、公平、和谐、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确保了试卷保密、组考安全、考风考纪端正,未出现任何责任性和突发性事故,无投诉,办考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工作受到部、省、市领导好评(其中*书记两次文字批示肯定中考、高考组织工作)。

  2.高考上线率达85%,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录取率62%,高出全省58%的4个百分点。合作建设计划,报市目标1700人,争取落实计划1780人,实际完成1646人,比去年1420人增加226人,剩余135个计划主要是线上无生源。

  3.高考网上填报志愿试点工作平稳顺利,受到省招办的肯定。高考网上报名试点工作在各区共同努力下,也十分平稳顺利,为全省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探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省教育考试院专门为此发文表彰,肯定为四个精神,一是敢为人先,勇担风险的开拓创新精神;二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拼搏精神;三是协作配合,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四是科学管理,严谨务实的求实精神。

  4.高考网上巡考平台建设和保密室全国联网工程建设受到教育部肯定(全国9个省市试点)。

  5.高考**考点建设中心城区达100%,使考试条件更加优化和公平化。

  6.成考报名和组考工作严格规范,受到省厅和省教育考试院肯定。

  7.研究生组考工作扩展了规模,由往年的2千多人扩展到了8千多人,并探索了由市招考办直接组考改变为以区为组考单位的新的组考模式,为今后研究生大规模组考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基础。

  8.中考由去年的中心城区扩展到全市新课改的组考和以等级制、位置值、综合素质评价为据的招生录取工作平稳顺利。作为首次开考的且又满怀争议及疑虑的科学课的考试,在命题、组考、阅卷等级划分等工作十分平稳顺利,并实现了87.1%的升学目标和53.49:46.51的普职比,确保了指令、三限计划比。

  9.自学考试和助学班组考工作更加严谨、规范,受到省和高校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自考每年培养毕业生7千余人,为**市人才培养和市民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

  10.推出了“三个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即安全保障、质量保障、服务保障),各区结合本区特点做了扎实工作,使各项考试和招生录取工作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此项工作得到*局长和省考院的肯定。

  11.党的建设、文明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我们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市、区队伍讲政治、顾大局、团结齐心、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强。因此,我办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市级文明用语示范岗,全市自考工作获得教育部表彰,许多考点和同志们得到省教育考试院表彰等荣誉。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重视和关心下取得的,都是在省招办、省教育考试院、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下取得的,都是在市、区招考办全体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在这里我代表市、区二级招考办的全体同志们对各级领导对我市招考工作的重视、关心和领导、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代表市招考办对市、区招考办全体同志们为全年工作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作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我想借此机会重点讲一讲关于学习十七大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力促招考事业更好发展的问题和同志们交流共勉!

  一、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七大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从新的历史、新的阶段起点出发冷静分析发展环境和形势,发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员令。在这个动员令下,教育既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从机遇看

  一是全球形势的发展,教育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

  纵观全球形势,一方面,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知识越来越替代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已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二元经济形态转变为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形态,这二者决定了当今中国在经过二十多年快速发展,资源能源制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在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等的基础上,发挥知识和创造性劳动对创造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其必然。

  还有,要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迅速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任务艰巨。周济部长在十七大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到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还有资料说,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大学毛入学率为22%,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确实是巨大的发展和成绩。然而,总起来说,我国全民受教育程度仍然不够高。我国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但是,高中阶段毛入率只有近60%,高等教育毛入率只有2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只有7千万人,占相应人口的比例不到10%,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许多世界级顶尖人才,我们还不能自己培养,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还长期存在。据统计,我国目前产业对国外的依赖达到了50%,而美国不到10%,日本仅5%,应当承认,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不够高,没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大批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提高。

  再如,结合各国发展经验,根据中国国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等发展新内涵。按一些国家的经验,推进工业化,对劳动力而言,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才可完成国家现代化等,要适应这样一种国际大趋势的发展,要经过充分的教育和培训。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由此我们看到,世界发展到今天,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急骤凸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