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更多文章:
说到青春期心理教育,不少人便以为只是“性道德教育”或“爱情教育”,而一提到“性”与“爱情”,一些家长、教师唯恐避之不及。这实在是一种狭隘的认识,至少是一种误解。我们所理解的“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指面临“第二次断乳期”的中学生所具有的所有心理现象、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当然也包括他们开始萌发的性意识,但远远不止这点)。因此,“青春期心理教育”就是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卫生的保健、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顺利地完成“人的第二次诞生”。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中学生一般心理介绍,爱情与性道德教育,改善人际关系指导,学习心理的优化,心理疾病的防治,优良性格的培养。
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有:
一、创设和谐氛围
创设和谐氛围,是间接地进行心育,因为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心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谓“和谐氛围”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与班级内部的和谐环境。
1. 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青春期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化,而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化”便只是教育者的一厢情愿。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他们中自卑、自私、孤独、胆怯、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赖,他们就会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烦恼。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心育要从与学生建立的和谐关系入手。
怎样建立师生和谐关系呢?首先要端正学生观。我们应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年龄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师生关系不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而是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关系。其次,要注意平时与学生的感情投入与积累。要善于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神吹海聊、一起嬉笑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他们的心灵。另外,教师还应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http://www.reader8.net/data/ywja/“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最后,教师还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奇妙的,甚至错误的想法,这并不是说教育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而一味迁就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老师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不然,学生不愿对老师说真话,教师“教育”、“引导”又从何做起呢?
2. 造就班级和谐环境。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和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一般说来,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相反的情感。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的内容不来源于外部现实,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是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造就和谐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至少可以做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既激烈竞争又携手共进,既和睦相处又诚恳帮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这种和谐环境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的温暖,使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恶劣品质在班内没有生存之地。二是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之间正当交往,以打破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满足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同时又减少“早恋”现象。三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长处,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使班上呈现人人自尊,同时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与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四是组织各种有益有趣的课余活动,调节学生的紧张学习生活,使他们有一种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避免长期单调枯燥的学习给学生造成焦虑烦躁、极度紧张等不良心境。
二、开设专题讲座
开设专题讲座是青春期教育中的一种集体谈话形式。班主任根据班上学生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相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并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在开设专题讲座时,教育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 主动。
青春期教育不应只是被动地解决学生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而应该在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便积极主动地发挥引导作用。因此,青春期教育的专题讲座先在学生进中学之初就开设,一直到高中毕业(当然,具体的讲座内容可视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通过这种集体谈话,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握自己的青春期心理,以积极的思想准备去迎接并完成“人的第二次诞生”。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女儿十四岁生日时,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以亲切美好的语言向女儿讲述什么是“爱情”。这为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作出了好榜样。
2. 生动。
一般来说,学生是不太喜欢听大报告的,而专题讲座无疑是有目的地向学生讲道理和知识的一种形式,因此,为了让学生乐意接受讲座内容,教师应注意讲座的生动想象,深入浅出。应尽量淡化讲座的理论色彩,善于把有关的道理与知识寓于亦庄亦谐、富有情趣的讲述之中。要避免把讲座讲成纯粹的理论知识课,对于一些非讲不可的心理学知识,应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总之,要让学生身心轻松地听讲座,使他们在听老师谈生活、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http://www.reader8.net/data/ywja/“讲故事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获得启迪。
3. 平等。
前面已经谈到,教师在进行青春期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专题讲座中,便是班主任的平易与真诚。学生出现了一些青春期心病,往往觉得难以启齿,特别是一旦产生了爱情萌芽或性意识,更是有一种负罪感。在这种情况下,居高临下的“严肃”的教育,只会增加学生的苦恼与恐慌;而教师如果能以朋友般的平等的态度给学生以体谅,进而给予细心的开导,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减轻许多。因此,班主任在讲座中先取下“教育者”的“面具”,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一的地位,推心置腹,多谈谈自己在中学阶段的感受与经历,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也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讲座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是否具备了心灵相通的平等。
网站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只在为网友提供资料参考之用,本站无意侵犯其它网站或公司版权,同时本站不对其所提供的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证,对于因使用这些资料或无法使用这些资料而导致的任何损害,教客网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使用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或网页而引起的任何损害,教客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作者:李镇西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09-7-23
百度搜藏-新浪ViVi-365Key-天极网摘-和讯网摘-发给好友 联系本站QQ:515587599
文章录入:教客网管理员01 责任编辑:教客网管理员01
上一篇文章: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2)—一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下一篇文章: 青春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2)
关键字: 做最好的老师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快速查找资源,搜索一下吧:
选择频道 全站搜索 课件 教案 试题 视频 素材 作文 舞蹈 学院 法规 论文 幼教 高校 名师 英语 公文 版报 校园剧 计划总结
读书频道推荐作品:
孩子的自信源自父母的信任与支持
天地人之道(1)
天地人之道(2)
天地人之道(3)
心灵之道(1)
心灵之道(2)
心灵之道(3)
处世之道(1)
处世之道(2)
处世之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