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心得体会 >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促进体育事业大发展(1)

2009-04-30 
三是建立教练员评聘激励机制,制定年度任务指标与教练员训练补助、成绩奖励挂钩等激励政策,加大对突出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对长期从事青少年训练工作,潜心培养后备人才的各类体育教师(教练员),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培训学习、工资晋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上的倾斜,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训练管理体制更加优化、训练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队伍是保证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体育部门,我们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创新机制为保障,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为重点,牢固树立“科教兴体、人才强体”的观念,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胆探索体育工作“出人才、出成绩”的途径和办法,做到“两个”创新、“一个”完善,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纳才的培养机制,着重培养一批运动水平高、能够在区内外大赛上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

  体育竞赛归根到底就是优秀竞技人才的竞争,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发展体育事业,首先要拓展竞技人才的培养途径。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后,我们对石嘴山的竞技体育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思,通过纵横对比,我们看到了我市与先进市县的差距,我们的竞技水平总体实力不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来源日益萎缩,体育优秀苗子和拔尖人才很少,认真查找原因,主要是我市没有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旧的青少年训练竞赛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运行机制已不能满足培养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需求。如果不切实抓好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不找到一条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符合我市竞技体育发展实际的青少年训练竞赛新路子,我市竞技体育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就无从谈起。

  为此,我们从“建立基地、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等方面入手,确定了“体教结合,提高全市青少年运动水平”的工作思路,从市级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入手,高中以开设“体育特长生班”为龙头;初中以成立运动队为重点;小学以成立体育兴趣小组为基础,采用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做到“教体结合、学训相长”,建立小学选材育才、初中普及运动项目、高中提高运动成绩的新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与教育部门共同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特色共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拓展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真正解决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一是在小学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为初中“运动训练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二是在初中建立运动队,普及运动项目,开展体育专项技术基础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为“体育特长生班”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三是在高中开设体育特长生班,提高运动成绩,为自治区训练管理中心和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四是不断探索运动训练规律,创新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科学把握训练节奏,切实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不断培育新的金牌增长点;五是积极协调教育部门,研究制定符合运动员特点的教学计划,认真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和“两严”方针,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六是充分利用竞赛的杠杆和调控器的作用,增强对抗和实战能力。每年组织一次全市体育训练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社会体育俱乐部项目的各类竞赛活动,引导基层把业余训练的重心转移到出人才、出精品上来,不断优化竞赛结构,提高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各训练点的工作开展;七是支持各县区组织辖区中、小学开展教学比赛、邀请赛、热身赛、对抗赛等,不断增强运动员的对抗和实战能力,调整训练节奏,积累比赛经验,培养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二、创新强才的学习机制,着力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一)围绕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优先培养一批熟悉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具有先进训练理念的教练员队伍。一是加强教练员的选调与培训,把那些具有体育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选拔充实到一线训练单位,突出领军人才建设。二是采取交流引进、岗位培训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开展教练员的在职业务培训,加强全市教练员需要更多相关心得体会请参阅:http://www.reader8.net/data/xdth/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执教水平。三是加强对中青年教练员的培养,采取择优选拔的方式,选送优秀中青年教练员外出学习培训或接受更高学历的教育,逐步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文化素质,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突出培养一批优秀教练员。

  (二)围绕群众体育普及,重点培养一批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能够在全民健身领域产生重要引导作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我市群众健身热潮高涨,锻炼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指导人们进行科学锻炼。但是,目前我市有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243人,距离国家要求的到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要达到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的这个目标相差甚远(与国家要求相差500人)。我们要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满足社会体育的需要。

  第一,加强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教育管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数据库。第二,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对全市各街道社区、农村文化体育工作站及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迅速扩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第三,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专项技能培训班等,不断提高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管理水平、运动专业技术等综合素质,让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第四,树立“健康人才”意识,为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提供优良服务。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各类人才自觉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

  二是组织各类人才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能够掌握一项适合自己身体实际情况的体育项目,培养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

  三是与市直机关工委、教育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大口配合,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和大型活动,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和各类人才参加体育健身锻炼,不断提高运动水平和健身质量。四是定期组织各类人才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让各类人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锻炼的方式方法,提高体育健身的效率,使全市各类人才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三)围绕体育产业的发展,突出培养和选拔一些具有丰富经济专业知识和高层次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一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的办法对体育场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二是鼓励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在职进修,对现有人才的知识进行更新;三是通过考试录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途径,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既懂体育运动规律又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性人才,拓展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渠道。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