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源于企业运营 公关难治四种病(1)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危机爆发的熔点越来越低,危机公关管理自然大当其道。然而业内对优秀公关认同的标准却让人大吃一惊:“真正好的公关是看不见的,它会让企业的问题消失在萌芽之际,而不等爆发出巨大的危机。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危机爆发的熔点越来越低,危机公关管理自然大当其道。然而业内对优秀公关认同的标准却让人大吃一惊:“真正好的公关是看不见的,它会让企业的问题消失在萌芽之际,而不等爆发出巨大的危机。就像你碰到一个好的医生,他能在你身体健康时就发现问题而不是等你病入膏肓才去治疗。”蓝色光标公共关系机构副总裁李林的一席话不禁让人想起那个古老的故事。
神医扁鹊兄弟三人医术都很高明。大哥水平最高却鲜为人知,因为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常人不知有病,自然谈不上痊愈;而扁鹊医术最末却声名最响,皆因他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人人都看到他能使重症者起死回生。
“最好的危机管理策略就如扁鹊其兄的治病方式一样,诊出隐患之根,化于萌芽之中,良医治未病比巧手化重疾更重要。”企业危机管理专家林景新深谙危机公关之道,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如此幸运地遇到扁鹊兄弟,更多企业面临的是尴尬和拒绝。危机种子潜伏在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谁也无法预料危机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爆发。与其寄希望于医术高超的公关公司,企业不如做一个自我体检和修复,因为有些病症公关也无能为力。
企业难守底线 “财迷症”缠上身
蒙牛最近的麻烦有点多,以致于很多公关公司都不愿接这烫手的“山芋”。“谁敢接啊。它本身做错了,我们怕自己企业声誉受影响。”这是国内一家著名公关公司的心声。
“不是所有的案子我们都接,公关公司当然要慎重选择。就像杀人犯尽管也有获得辩护的权利,但是律师不会做无罪辩护。”李林对记者开门见山地说。
在李林看来,危机是一种极限状态,一个企业家和企业平常不会面临这么多的质疑和挑战,也只有在极限状态下才能看清楚企业的本色是什么。企业在自己的发展原则上应该注重“能”和“德”二字。“三聚氰胺”事件中,李林认为三鹿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失能”,没有发现行业上的漏洞,当然主管部门也有监管漏洞,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因为三鹿下一步的表现任谁也无法力挽狂澜。“它试图去掩盖这件事,这就是‘失德’,而新西兰合作方恒天然在发现问题时就主动承认含有三聚氰胺。田文华(三鹿集团原董事长)就是在危机的极限状态下没能守住商业的道德底线。”李林认为如果企业缺乏优良品德(格),出现危机是早晚的事。
“娃哈哈偷税”和“西门子贿赂”丑闻牵扯的正是企业诚实合法经营的根本大计。这样的商业伦理“大考”西岸奥美公关总裁周红旗也处理过,“比如我们遇到从事互联网的客户,他的某项要求如果有悖互联网传播的准则,哪怕失去这个客户,我都要放弃。不能利益至上,一旦你松开这个准则,可能对你和客户的伤害都很大。”
企业为什么会无视商业道德底线?说到底,这和企业家的动机有关:是追求利益还是去成就事业?“老板修养的第二条就是你的道德底线在哪儿。表面上看华尔街和三聚氰胺没关系,但其实根儿上一样,那就是企业和企业家的贪婪。蒙牛为什么要做那么大,因为背后有资本在等着他。”易中创业创始人宋新宇认为企业要提高经营底线,不能只按照行规去做。这样可能会暂时牺牲一点利益,但是会换来长治久安。同时,企业要警觉整个价值链的问题,而不是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这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