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金融危机演讲稿-中文(2)
我认为金融市场具有反射性特点,并且在某些时候,他们会与所谓的市场均衡相去甚远。尽管金融市场总是具有反射性特点,但是金融危机只是偶尔,并且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发生。
我在出版的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中,曾经阐述过我总结的金融市场理论。最近出版的《金融市场新范式:2008年信用危机及其意义》一书中,我又更新了这一理论。在该书中,我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与以往发生的很多金融危机不同。这个论断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更大的“超级泡沫”。
房地产泡沫十分简单;但超级泡沫则复杂得多。超级泡沫的发展趋势源于信贷和负债的不断增加。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信贷增长速度远远快于GNP。可是,当罗纳德·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英国首相后,市场被错误认识所笼罩。因此,增长率不断加速,并在80年代呈现了泡沫的特点。
错误认识来源于当前的金融理论,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趋向均衡,偏离均衡只是由偶然的外部因素引发的。这种理论被用来说明追逐自我利益不应受到约束以及市场应放松管制是合理的。我把这种说法称作“市场原教旨主义”,并且我认为这种论断是建立在错误的论据基础上的。仅仅因为监管和其他形式的政府干预被证明是有缺陷的,并不能说明市场是完美的。
尽管市场原教旨主义源于错误的前提,但是它却符合财务资本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促使资本自由流动,也为单个州政府的征税和监管带来困难。金融交易的放松管制以及对创新采取的宽松环境提高了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金融业创造的利润都达到了所有企业利润总和的三分之一。
由于市场原教旨主义基于错误的假设,因此20世纪80年代将其作为经济政策指导原则的做法必将带来恶果。实际上,从那时起,我们已经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但是这些恶果对处在全球金融系统最边缘的国家造成了重创,而不是处于金融系统中心的国家。因为整个金融系统由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享有否决权的美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