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

2009-04-05 
起初我们以为房地产营销比较简单,至少比常见的保健品、药品等日用品简单,但是,当我们深入其中的时候,才发现房地产营销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异常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各方面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穗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广州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城乡发展还不平衡,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发展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与市民群众普遍满意的要求仍有差距。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外部需求萎缩,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增收困难,就业压力加大。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二、200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也是蕴含更大希望和机遇的一年。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的重大意义并狠抓贯彻落实,坚持以《纲要》为行动纲领,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为工作主线,全力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当好排头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值力争有所增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3.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立足扩大内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增长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按照《纲要》要求,抓紧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抓住筹办亚运会的重大机遇,打好“亚运牌”,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努力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抓紧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项目。今明两年安排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约35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5000亿元。其中,今年安排82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806.5亿元,重点投向四个方面:一是推进亚运场馆、亚运城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亚运工程建设;二是机场、港口、地铁、高快速道路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物流、商贸、会展、汽车、电子、石化、重型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四是民生工程建设,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商业网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森林公园保护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住房保障等。要调动多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正确引导市民消费预期,完善和落实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品市场活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落实国家住房消费优惠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培育汽车、假日、服务等消费热点,扩展电子商务、网络教育、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领域,推动消费模式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创新旅游产品,策划推出广州岭南古城历史文化之旅,打造广府文化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完善“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提高农民消费能力。

  力争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目标、开拓新兴市场。优化调整出口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广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发挥外向型企业资助资金作用,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充分发挥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的政策功能优势,推动设立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深化穗港澳台合作,落实CEPA系列协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引进重大生产力项目,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的变化,及时掌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落实和细化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增长、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企业共渡难关。千方百计做好各项生产保障工作,促进重要生产要素供需平衡。加快清除企业发展的障碍,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经济主体开放。依法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堤围防护费征收,阶段性大幅度降低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抓住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按照《纲要》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抵御经济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琶洲员村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区域、白鹅潭经济圈和白云新城及周边地区等四个服务业发展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完善金融产业政策,加大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力度,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会展品牌。积极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规划利用流花交易会旧馆,优化流花商圈,促进现代展贸业发展。建设十三行商圈,提高传统商贸业水平。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物流中心,加快白云机场和南沙港等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抓紧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和南沙保税港区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功能,加快形成大宗商品的“广州价格”。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创意产业。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建设汽车、石化、造船、电子信息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广州大型装备产业园区,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提高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能力。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黄埔石化厂改扩建的选址工作,推进中科合资广东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优化我市石化产业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设备、核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他重大成套数控装备,加快推进龙穴造船和大岗低速船用柴油机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自主创新,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建设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抓好电子信息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六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实施“自主创新一区一成果行动计划”,从今年起,市科技经费每年安排6000万元,对12个区(县级市)各支持1个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科学城北区、国际生物岛和国家级电子信息、软件动漫、数控装备及生物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继续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