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贯彻中纪委,市委,区委召开的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精神.刚才,潘燕同志代表社工委,社发局传达了区委党风廉政大会的精神,并对2006年新区社会事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对2007年的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讲四点意见:
一,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事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已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我们建成和改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学校,医院及体育运动场所.2006年末,社发局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总量达到106.87亿人民币,形成了以公办为主体,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和境外机构独立办学并有的多元办学格局,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和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取得明显成果,涌现出一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示范性幼儿园和全国重点职校,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特殊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关注和保护,坚持"两个为主"原则,满足了5万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需求.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学校的全覆盖,初步构筑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得到整合.与此同时,也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合理,服务层次分明,基本适应浦东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医疗卫生体系,区属医疗机构的服务管理条件,医疗技术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医院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在不断改善,加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控制感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断完善大众体育健身的服务体系,构建起覆盖全区的全民健身体系,竞技体育成绩提高显著.与此同时,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上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造就了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树立了社会事业系统干部队伍健康向上,廉洁高效的总体形象.
其主要标志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指导思想形成共识.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接受,社会事业也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品位和质量的重要指标.社会事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兢兢业业致力于内涵建设,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推出不少理念新,措施实,亮点多的工作项目和品牌.
第二,工作机制初见成效.我们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责的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廉政承诺,廉政文化进学校,进医院等一系列好举措.我们初步形成了监督制约机制,强化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聘请群众监督员对行风,政风进行监督.机关党委狠抓文明处室创建,以树立新时期人民公仆的形象.
第三,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社会事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性,服从大局,讲服务,讲奉献,讲工作的氛围浓了,能够主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一方稳定.对工作提出高标准,绝大多数同志尽职,敬业,经常加班加点而毫无怨言.团结同志,关心他人的风气得到弘扬.不少同志权力,地位变了,公仆精神不变;活动舞台大了,刻苦奋斗精神不减.
这些好思想,好作风是推进浦东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证,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豪,也应该继续大力弘扬和保持.
二,要从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浦东社会事业的发展总体形势良好,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新区社会事业系统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主流以坚定信心,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反映在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反映在少数干部身上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据我们掌握和群众反映的情况看,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能力与素养的锤炼.一些同志不注重知识积累更新,出现能力与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象.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个别苗头性问题缺乏应有的警觉,一旦问题暴发往往顾此失彼,一筹莫展.解决自身矛盾能力不强,不善于调动班子的积极性,对解决内部矛盾缺乏有效手段,不能妥善处理,及时化解,从而引起职工非议,影响工作的开展.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办事简单化,缺乏规范化的程序,有的甚至违规违纪.
二是责任心与事业心不强导致的"拖沓浮夸"现象忽隐忽现.少数同志身上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第一,理想信念淡化.在"为什么干"的问题上认识模糊,把工作视为职业多,视为事业少.少数党员干部对现职,现岗存有厌倦心理,工作缺乏热情.第二,缺乏上进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还有一定的市场,表现在工作上满足于现状,吃"老本",凭"老经验"办事,不敢碰硬,遇到矛盾绕着走或向上推.第三,服务意识淡薄.个别同志觉得自己无论在职业,能力,社会关系诸方面都比一般群众有优越感,自视比群众高一等,在感情上首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墨守成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个别同志习惯于老办法,老套套,工作中难以接受新观念,新办法.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懒于思考,习惯于听上级指示,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依葫芦画瓢,看到别人有一些新经验,新作法,不结合本单位实际,照搬照抄,难以消化.
四是政治意识淡薄导致"重干轻学"现象还有存在.个别同志重实惠,轻信念,讲经济效益多,讲理想信念少;重业务,轻学习,对理论学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应付;重客观,轻主观,在注重客观世界改造的同时,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五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事业的形象.一些单位受利益驱动,违规办班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一些单位违反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坐收坐支,甚至套取国有资金发放奖金福利.也有一些单位资产管理混乱,有物无帐,有帐无物,帐实不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我认为,无非是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说,首先是教育,管理的力度不够.现在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赋予校长,院长更大的办学,办医自主权,这样党员干部的独立性大了,工作范围的自由度也大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逐步健全和完善.当然,这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在注重选拔干部的同时,如何更加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其次,监督,制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强化,我们已有一系列好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规范,落实得怎么样 是否完善了,是否透明了 第三,我们社会事业越来越紧密地与社会相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时时冲击我们的视觉神经,不良习气的侵袭和影响会动摇少数意志不坚定者.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在党风廉政事业上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性,如果意志薄弱,随时可能掉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