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2008对口西部地区干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

2008-12-28 
选派干部援边,是中央加快西部发展、维护边疆稳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选派干部援边,是中央加快西部发展、维护边疆稳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1995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更好地服务全国,谋求自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选派了一批又一批干部赴西藏日喀则、新疆阿克苏、云南省直机关和部分州、三峡库区等艰苦地区工作。嘉定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市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全局,切实增强选派援边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挑强选优"的原则选派干部援边,有力地推进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扎实开展。

  一、十年选派干部援边工作的基本情况

  1995年5月,我区按照市选派援藏干部办公室的部署,首次选派了2名援藏干部。十年多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对口支援工作"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针,先后共选派了16名干部分别赴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新疆阿克苏温宿县、云南迪庆州和重庆万州五桥区等地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其中:1994年至1996年间,选派3批3名干部支援三峡,分别担任重庆万州五桥区区长助理;1995年至2004年间,选派4批8名干部援藏,分别担任拉孜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委办公室、县建设局等部门的领导;2002年至2005年间,选派2批4名干部援疆,分别担任温宿县医院医生、温宿县二中教师、温宿县县委副书记和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2005年,选派1名干部援滇,担任迪庆州州长助理。

  十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开展好对口支援工作当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的实际需求,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在项目推进、资金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0年中我区共为对口支援地区筹措资金2591.2万元,其中由区财政专项拨款近2000万元,受益人数近40万人,捐助物资60余万件(台、套),培训各级各类干部600多人,援建各类项目10多个,进一步提高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十年选派干部援边工作的主要做法

  选派援边干部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在多年的选派工作中,区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上明确责任,在工作措施上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历次选派任务,确保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领导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协调。选派援边干部,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此,区委、区政府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中央提出的"统一思想,总缆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的16字指导思想,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明确选派工作由区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区委组织部为具体职能部门,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切实把选派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二是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对每次选派任务,区委组织层层动员,进行宣传发动。对选派援藏干部,我们每次都召开全区适龄干部会议,由区委领导亲自动员,进行爱国主义、全局观念和组织纪律教育,号召广大干部接受组织挑选。对选派援滇干部,我们召开全区各单位党群书记会议,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动员工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政治强不强的内容之一。同时,利用区内新闻媒体广为宣传,积极营造"援边重要、援边光荣"的浓厚氛围。三是结合实际,组织推荐。对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我们在与有关单位积极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推荐。如在选派第四批援疆干部温宿县二中教师、温宿县医院医生和第五批援疆干部温宿县教育局副局长等人选的过程中,我们把选拔任务交由区教育局和卫生局负责,在本系统内将自我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从而为区委挑选优秀干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严格标准,始终坚持好中选优。选派援边干部不仅代表着我们嘉定,还代表着上海。因此,区委领导十分关心每一次人选的遴选,明确要严把素质关,要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领导管理能力的干部参加援边工作,而不能把选派任务作为简单的政治安排,降低选派标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分析排摸。在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同时,区委组织部对全区适龄干部从政治素质、工作经历、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排队,在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确定预备人选名单。二是征求意见,确定初步人选。对排定的预备人选,组织部逐一找人选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家庭情况,并先后与人选单位领导沟通,进一步明确中央、市委、区委的决定,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到人选家中家访,深入细致地做好选派干部家属的思想工作,坚持做到"三派和三不派",最后按比例排出选送梯次名单。三是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进行全面考察。对拟提任的人选,在征得市选派办同意后,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好提任手续,通过考察、征求纪检部门意见、讨论决定、任职公示等环节,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派参加援边工作。

  3、上下联动,落实政策关爱到家。对援边干部,区委坚持精神激励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采取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援边干部安心支援边疆建设,无后顾之忧。一是落实专人、负责联系。区委责成区委组织部落实专人联系援边干部及其家属,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援边干部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近况。二是抓政策配套。区委坚持抓思想发动与抓政策配套同步,贯彻好市委关于落实好援边干部福利待遇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对援边干部及其家属给予照顾、帮助的若干措施,明确援边干部除了可享受市规定的有关待遇和区内同级别干部相同的一切经济待遇外,还可在购房补贴、工作经费、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多方面享受相应待遇,充分体现了区委对援边干部及其家属的关心。三是全面发动,落实援边基金。区委、区政府建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专项基金,由区财政专项拨款。同时,还提出了"上下联动,共同参与,自愿赞助,定向募集"的原则,在区属范围内募集资金,切实落实好市委交给我区的筹措任务。四是坚持"四个必访"和"四个定期"。区委一直把经常性的关心落实在援边工作的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必访",即:援边干部家属生病住院必访、直系亲属丧事必访、遇有突出困难必访、逢年过节必访。"四个定期",即:定期听取援边干部思想汇报;定期研究对口支援工作;定期检查援边资金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慰问活动。各选派单位也纷纷从实际出发,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援边干部去得愉快,干得安心。

  4、健全机制,畅通渠道精心安置。区委一直注重在艰苦的环境中考验人,在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磨练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人,不断地把在实践锻炼过程中表现突出、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对援边干部的返沪安置,区委更是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市选派办"的安置要求。尽管近几年来面临机构改革、街镇撤并、军转干部安置等压力,但区委还是想方设法做好安置工作。(www.REader8.cn)在援边干部工作期满前,早准备、早酝酿、早考虑,根据援边干部的工作实绩、专业特长,结合我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与有关单位积极沟通,充分协商,腾出岗位,精心安置,基本建立起了渠道畅通、进出有序的工作机制。据统计,在我们选派的16名援边干部中,除了5名干部正在援边外,其余援边干部在返沪后都得到了妥善安排,其中担任处级领导班子主要领导、正处级干部的有3人,担任副职领导的有4人,党委委员的有2人,选派的2名技术干部返沪后都分别担任了所属系统和单位的领导,有2名安置到副职岗位的干部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实绩提拔到了正职岗位,在全区营造了鼓励干部到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正确导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