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管理的关键是抓住干部。“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干部不思管理,不去管理,学校管理就会废弛。当前,社会的心理环境不好,人们心浮气躁,干部工作不深入,怕矛盾,怕问题,怕得罪人,管理效率低下。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下决心,就得从机制上、行为上来解决。需要层层带动,层层做表率。我们学蔡林森,不只是学他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他那种精神,学他那种对教育痴爱、执着的精神,学他那种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只要学到了这种精神,没有办不好的事,没有带不好的队伍,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3.学校管理重在精细化。学校管理是具体的管理,需要每个角落、每个时段、每个人管到。一要有科学的制度,二要有明确的职责和奖惩,三要即时记实。精细化管理,说到底就是要及时核查,及时记录,及时通报,兑现奖惩。学校管理要靠勤、靠细、靠实来管理,要勤动腿,每天在校园走几遍,勤动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不厌其烦;勤动脑,及时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管理中要细致入微,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说老实说,办老实事。
4.学校管理必须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抓好了,就完成了学校工作的80%。蔡林森抓教学有两招:一是抓课堂,主要做法是通过赛课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干部听课,讲课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课的目的是为了评课,评课的目的仍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讲课、听课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赛课是抓讲、听、评课的重要手段。二是抓“四清”,即教学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四清”的做法就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留尾巴,不让老师、学生掉队。“四清”是落实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必须抓住、抓好。
在考察了永威学校之后,我校召开了行政会,就如何学习永威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做了初步商讨,制定了方案。学校的思路如下:
1.认真学习,切实转变观念。4月上旬组织全校干部学习洋思中学和永威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永威中学的管理思路、管理策略、规章制度及操作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带头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寻找我校工作的切入点。全校教职工要通过报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洋思中学和永威中学的教学和管理,提高参与课程改革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2.由粗到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根据我校实际,我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分三步走:第一步从4月14日开始,先在三个年级组正式实行精细化管理。分管年级的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组成年级管理小组,年级管理小组每天检查记载师生到校情况和两操情况,每周对全年级组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和检测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和记载,写出质量分析,评定等级,每周五向全年级教师公布,每周一将上周各方面的检查记载情况和统计表报我备查,我核查后在橱窗向全校教师公布。在这一阶段,教导处、政教处提出相关标准。第二步从9月开始,精细化管理推向处(室)。处(室)主任按照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管好本处(室)的人和事。第三从今年9月中下旬开始。我校年级精细化管理拓展到教研、班风建设 、安全卫生、校产管理、师德师风管理等方面。我校精细化管理采取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方法推进,具体标准和要求由教导处、政教处和有关处(室)根据“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原则制定,逐步提高检查标准,全校统一执行,最后达到细化管理。
3.落实“三清”,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分管年级的领导必须对精细化管理的项目“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三清”结果与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凡没有达到“三清”要求或弄虚作假的,复核中每发现1次,扣发分管领导当月10%的绩效工资;没有完成任务的扣发当月绩效工资20%,扣发时累积计算。教师的“三清”结果直接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
4.制定规章,明确职责和规范。下周相关处(室)以洋思中学和永威中学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修订,删繁就简,提出我校管理的试行制度,如备课制度、讲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评课制度、检测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今年暑假,学校组织专班,对学校以往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评估细则等进行全面清理和完善,建立一套切合学校实际、符合法律法规、涵盖全面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考评细则,做到学校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
5.抓人促事,强化干部的管理意识。精细化管理的落脚点是年级组和处(室),我校能否衽精细化管理、效果如何,关键是干部。为此,学校有三条具体措施。一是对每名干部的工作细化、具体化,提出明确的要求,各司其职,各司其责,奖勤罚懒。二是将管理成效作为发放干部绩效工资、职务晋升和提拔重用的主要依据。三是大力表彰勇于管理、勤于管理、管理有效的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树正气,聚人气,齐心协力把学校管好。
6.开展赛课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赛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学期进行3—4轮。学校重点组织部分干部教师边学教育理论,边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寻找规律。首先解决“满堂灌”的问题;其次解决评课中的形式主义倾向问题;最后研究如何提高课改的实效性。对于真正的公开课,管理教学的校长和主任必须有评价和建议,记录在案。参与研究的干部教师每一轮赛课活动结束后必须写出报告,提炼出自己的观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两天的学习,我认为永威学校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这里重点谈三点:
一、课改从赛课入手
2006年10月20日 ,蔡校长第一天上班,就开始听课,一下子听了5节。第二天,他又连续听课、检查学生作业,发现这里存在的困难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就在这时,他收到几封匿名信,劝他早点回家。一门心思要办好学校的蔡校长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般地沉重。思来想去,他决定“立即组织教师赛课”,赛出教课的高质量。当天,他亲自制订了“评课标准”、“讲课制度”,复印了资料,一道发给教师。
蔡校长到任后的第三天,永威学校的教师们开始了第一轮赛课。数学赛完,再赛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连续十儿天,每天要赛课、评课七八节。这第一轮赛课,老师们普遍讲得多,有“满堂灌”之嫌。蔡校长一节不落地听,听一节就评一节。评完后他不放空炮,一定会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在评刘彩伏等老师的课时,他归纳了7点:①重点、难点不要写迸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不是教师主观确定的,而是由学情定的,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就是难点);②学生看书后的思考练习应以课本为主,以应用为主;③变几次练习(一次练习一道题)为一次练习几道题,便于集中练习,集中评点、归纳;④自学指导不宜太多,一两句即可;⑤变口头练习为书面练习,要让学生多动手;⑥评点要由个别到一般;⑦结论要放在最后(由具体答案一一说明理由,再由课本拓展到课本外,举一反三)。
12月下旬,进行第二轮赛课。这次不同的是,每节课都有十几名外校来这里培训的校长、老师参加,还有附近几十名本学科的教师参加,会议室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评课的方法是先让赛课教师自己评,外校校长接着评,最后是蔡校长精到的总评:这次赛课中的倾向问题是把“让学生学搞成了形式主义、花架”。他着重指出了课堂上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的8种表现:①千篇一律,哪样儿分钟,哪样儿分钟,机械照搬洋思模式;②只图讲得少,以为少讲就是先学后教,忽视学情,该多讲就多讲,该少讲就少讲;③放任自流,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法;④节外生枝,讲与课无关的内容;⑤尽让尖子生出头露面;⑥多媒体装门面;⑦学生自学作衬,不能当堂完成作业;⑧提问代替学生自学,从上课到下课,总是一问一答加老师反复讲,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蔡校长的总评成为这轮赛课中最精彩的环节。
寒假前,又进行了第三轮赛课。到了这一次,永威的教师们基本上能运用洋思模式,让学生们有效地自学了。蔡校长评课要求也有提高,连老师上课时的眼、口(讲解)、手、脑、站、节奏等细节问题也不放过。在组织教师赛课的同时,他还组织教师开展演讲比赛、粉笔字比赛,并且比谁的家长、学生满意率高,千方百计地快速提高教师素质。
三个多月,三轮赛课,执著、坚韧的蔡校长就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教室里,累计听课、评课300多节。最终,他把永威的教师队伍带上了路。
通过赛课,永威学校很快闯出了课改新路,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教学模式;通过赛课,老师们逐步明确了新的评课标准;很快形成了新的备课制度;通过赛课,学校加快了对教师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管理的改革;通过赛课,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我认为蔡校长深入课堂听评课,通过赛课提高了教师素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管理从细节入手
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他虽然有着几十年的中学管理经验,有成套的成功管理制度,但他没有把洋思搬到永威,因为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规章制度也不能千篇一律。他在充分调查永威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亲手起草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每一项都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和修改而最后定稿。这些制度 “细”、“全”到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单是在教学方面,就有备课、讲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周周清、学生课内规则、评课制度等。每一个制度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作业批改制度”中规定了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要求“上午的课堂作业,要在下午课前批完,并让学生更正;下午的课堂作业,要在晚饭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早操锻炼规定”对学生队列的要求,连脚尖放在什么位置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制度不需要再附加解释和说明,既便于师生操作,也便于领导检查。
对于每个学校,制定制度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而制度的落实关键是领导带头。每天早晨5:40,66岁的蔡林森校长一定准时站在操场上,看着师生们出操。一个学期过去了,他没有一个早晨缺席或迟到。在所有师生集体活动的场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蔡校长说:“要让全体师生每天一开门就能看到校长,这所学校就好办了。”校长给班子成员做表率,班子成员给教师做表率,教师给学生做表率,层层带动,制度就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