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考察报告 >

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河南、山东两省学习考察报告(1)

2008-11-16 
两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大气魄、大手笔、大投入。河南郑州新区远景规划150平方公里,五年投入800多亿元,洛阳新区规划71.3平方公里,四年投入400多亿元,目前两个大规模现代化新区已基本建成。山东济南、潍坊、青岛等市,无论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都高起点规划、设计和建设

    为扎实推进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跳出西部看内蒙、对照东部找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0月23日至3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储波,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代主席巴特尔率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河南、山东两省,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习考察。自治区领导任亚平、张力、韩志然、符太增、赵双连、郭启俊、刘卓志、云峰,各盟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学习考察。

  一、学习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河南、山东两省对我区党政代表团前来考察很重视,作了精心周密安排,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介绍情况、陪同考察,两省的新闻媒体对代表团的活动作了全程报道。

  代表团先后到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和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烟台、青岛等8个市,考察了河南省的郑州郑东新区、宇通集团、三全食品、洛阳新区、中信重工、一拖集团、风神轮胎、中轴集团、武陟县西滑封村和山东省的济南奥体中心、力诺集团、重汽(章丘)工业园、齐鲁软件园、晨鸣纸业集团、寿光蔬菜高科技园、福田雷沃重工、潍柴动力、南山集团、张裕葡萄酒业、大宇造船、富士康科技、通用东岳汽车、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青岛啤酒厂、海信集团、海尔集团等30多个企业、农村、开发区和城镇建设项目,观看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两场实景演出。在鲁期间,代表团与山东省签署了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考察,代表团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总人口9869万人,具有“中、通、丰、商、古”的特点和优势。“中”,就是位居中国之中,居经营四方之便;“通”,就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公路、铁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56公里,居全国第一位;“丰”,就是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矿产资源大省和能源基地;“商”,就是经商传统悠久,是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祥地;“古”,就是文化积淀厚重,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河南省把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四大抓手、四大工程,坚持用发展赢得尊重、用教育提高素质、用宣传提升形象、用开放增进了解,紧紧围绕加快“两大跨越”(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推进“两大建设”(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一个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转变,去年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预计今年可达到1.8万亿元。二是实现了由一个温饱不足的省份向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转变,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400多亿斤跨上1000亿斤新台阶,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每年输出粮食包括制成品300亿斤,食品工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三是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省份向新兴工业大省转变,工业增加值突破7500亿元,跃居全国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6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增速达到68.5%。四是实现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转变,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近三年翻了两番多。现在,河南省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跨越。

  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上实现了新跨越。一是经济实力强。经济总量从2004年开始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位,去年实现生产总值近2.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8万元,居全国第七位,达到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二是农业基础牢。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粮食总产达到830亿斤,居全国第二位,棉花、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工业发展快。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利税5460.3亿元、利润3391.2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工业经济门类全、层次高、结构优,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四是开放程度高。去年进出口总额122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1亿美元,有130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山东。五是质量效益好。去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5.4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265元和4985元,均居全国第八位。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豫鲁之行是一堂生动实在的科学发展教育课。在学习考察中,代表团全体同志对两省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省的巨大成就和成功做法感触颇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在推动科学发展中不断超越自我。河南、山东这几年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紧紧扭住了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敢于超越自我找差距,善于拓宽视野找出路。他们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善于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很好地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推动经济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山东省生产总值从1千亿元到1万亿元用了14年,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仅用了4年,去年突破2.5万亿元,人均达到3657美元,使一个人口近亿的省份提前13年实现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目标。河南省从2002年起,生产总值连续跨越8000亿元、10000亿元、15000亿元台阶,总量位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由于思想比较解放,他们敢于承担发展的风险,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不少经验写进中央文件。河南省大胆突破传统的发展路子和工业化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每年生产1000亿斤粮食,而且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大省。山东省在贯彻中央方针政策上,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敢为人先、敢想敢试,很多事情都是在没有红头文件、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干起来的,以“快半拍”的勇气和艺术,赢得了加快发展的先机。今年以来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形势,两省更加注重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发展大局,顺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完善发展思路,表现出很强的应变能力。

  第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自主创新之路,着力推动跨越式发展。这几年,山东、河南两省坚持抓工业强省不动摇,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构筑起了门类全、规模大、层次高、竞争力强、后劲足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使工业化成为推动两省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强大筋骨。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始终注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始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举措,实现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河南省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强力引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水平全国领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的特大企业有6家,超100亿元的13家。山东省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层次,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9.2%,总量位居全国第四位,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86.3%,其中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25%。大企业、大集团多,海尔集团营业收入过千亿,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近50家,超20亿元的企业有239家。在推进自主创新中,两省都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山东拥有7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5个设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仅洛阳就拥有16个国家级研发中心。河南省中信重工拥有国内最大的矿山机械综合性技术机构,宇通客车是亚洲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客车生产企业。郑州三全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拥有国内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海尔集团在多个技术领域中领先世界水平,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发明专利1.7件,居全国家电创新之首。齐鲁软件园被认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海信集团诞生了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

  两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河南省以“厚重的中原、崛起的河南”为主题,全力打造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文化品牌。山东省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文化节会品牌,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等享誉中外,广播影视、创意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一出《闯关东》创下央视收视率与广告招商新高。

  第三,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山东分别是我国人口第一、第二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这几年,两省都把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人口非农化和城乡一体化作为主战略,促进城市群和县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山东省通过“半岛城市群率先发展”、“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提高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去年,半岛城市群8市集聚了全省55.4%的城镇人口,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5.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6%,发挥出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河南着力构建以郑州为龙头、覆盖周边八个城市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使之捆绑发展、联动发展,强力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去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产总值8611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57.4%,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两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大气魄、大手笔、大投入。河南郑州新区远景规划150平方公里,五年投入800多亿元,洛阳新区规划71.3平方公里,四年投入400多亿元,目前两个大规模现代化新区已基本建成。山东济南、潍坊、青岛等市,无论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都高起点规划、设计和建设,融入国际先进理念,既具有完善的功能,又具有鲜明的特色。即使寿光这样的县级市,城镇建设也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气息。两省县域经济实力都很强。山东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促进经济强县和欠发达县结对帮扶、协调发展,形成了工农、城乡、三次产业、经济社会联动一体的新型县域经济格局。龙口市南山集团兼并8个村庄,从一个队办小厂发展成为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化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辖精毛纺总厂、服装厂、铝材厂、热电厂、旅游公司等40多个企业,总资产200多亿元,员工近4万人,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136亿元,综合实力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42位,实现了农业向工业化、乡村向城市化的巨大转变。河南省通过强县扩权等政策措施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县域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劳务经济、开放经济全面发展,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去年全国百强县中,山东、河南分别有25个和7个。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