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建设”暑期研讨班上的汇报发言稿(2)
开展校本培训。我校树立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发展人”的教师培养思路,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走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个人档案
第四、人文管理凝聚亲和力。陶行知先生一生“爱满天下”,是与人文化的管理理念相通的。我校在工作上对教师严格管理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努力改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我校,无论哪位教师过生日,学校都会送上鲜花和蛋糕;教师节及中国传统节日,每位教师都会收到节日祝福的贺卡;重阳节组织老教师登山赏景;谁家有红、白喜事,校工会主动前去帮忙等。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工作,每个人都愉快地工作,快乐着生活。这里的干部、老师心情舒畅,干群同心协力,在和谐的氛围中拼搏。每位老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校兴我荣,校辱我耻”是他们的心声。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课堂,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成三句话: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实验中,我们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引进课堂,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推行陶先生“六大解放”和“小先生制”,开展小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我主张,我的课堂我主宰”。教师的角色向新型关系转变,教师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师生关系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我们不仅在教师中开展学陶师陶,还在学生中开展学陶知识竞赛,让陶行知走进全体师生的心中,用陶行知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我校还三个年级开设学陶实验班,建立“家长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所在的镇是“天下银杏第一镇”,银杏是特色产业。我们在校园内开辟银杏园,在劳动实践课上,老师带领实验班学生来到银杏园,一边劳动一边教学生如何培植、嫁接银杏;校外还有大棚草莓实践基地,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教学生如何种植草莓等。2007年5月江苏省中小学生产劳动实践基地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我校的成功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其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以学陶文化为底蕴,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陶行知先生的训诫:“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使我校不停地创新思路,努力寻找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挖掘符合自己的校园文化。我们以学陶文化为底色,巧妙地融入银杏文化这一地方特色。实践中,我们开发编写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知识读本》、《家乡的骄傲——银杏》、《历代名人咏银杏》等校本教材,把陶行知名言警句和银杏诗句制作成景观标语牌悬挂在墙壁上,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每处景点都育人,营造出一个陶花香飘四溢、银杏绿意盎然的书香校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变得明礼诚信、知荣明耻、懂礼守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亲密无间,促进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校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风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提升了办学品位。
红杏枝头春意闹,学陶之花结硕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十佳文化校园”、“徐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市教育科研成果奖”等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是与全体教职工的扎实苦干、努力拼搏分不开的,当然也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陶研会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是你们的呵护,才使我校这朵学陶之花3COME文档频道“初露尖尖角”。永远忘不了老会长方明先生,2006年我校张希营校长在四川眉山参加全国陶研会议期间,请他老人家为我校题写了校名“江苏省示范初中——邳州市港上中学”。当时方老已是89岁的高龄,仍然是精神矍铄,欣然命笔。并附赠陶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等条幅勉励张校长和全体教职工。虽然方老题写陶行知的名言很多,但为实验学校题写校名,这在全国是为数不多的。这是我校的光荣,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昨天,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我很受启发,倍受鼓舞。今天,我能代表徐州地区实验学校发言,是领导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回去以后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继续高举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伟大旗帜,加强实验学校建设,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校学陶师陶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最后祝本次培训班举办得圆满成功!祝与会的领导、专家、代表在北戴河生活愉快,玩的开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