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级陶研课题开题仪式上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陶研专家、陶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港上中学,对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冒着酷暑前来出席本次开题仪式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校地处“天下银杏第一镇”——邳州市港上镇,坐拥在国家级银杏博览园的环抱里。学校创建于1956年,现占地130多亩,教职工160人,30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人,是徐州市陶行知研究会会员单位和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我校申报的课题《农村初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去年6月底被立项为省级陶研课题,在徐州市陶研会的推荐下,该课题申报晋升为国家级陶研课题,并去年12月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半年来,我们对照课题方案和各位专家提出的要求,多次召集课题组成员、青年教师会议,并检查督促课题实施情况。现把该课题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建立课题组成员和青年教师专项档案。
我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复杂,前几年受“进城热”的影响,原来中心中学一部分青年骨干教师纷纷外流。2005年和2006年,下面两所联中先后撤并过来,三所学校的老师凑在一起,且一半以上的青年教师属于小学借调过来,师资力量3COME文档频道不平衡,心也未拧到一块去。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就是要通过学陶师陶,下决心打造教干、党员、班主任、名优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对本校教师进行了统计,建立了《港上中学教师基本情况档案》,统计了青年教师的学历、职称、培训、综合奖、教学奖、论文发表或获奖等基本情况,并撰写了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我校青年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上下悬殊很大,职业态度也不尽相同,这为课题实验研究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实现每天五个“一”活动:
1、开通本课题专题博客,每天至少访问跟贴一次,做到“天天写博客,人人都是研究员”,实现资源共享。
2、人人一本课题专项笔记,记录课题会议和学习培训内容,每天做好课题管理记录。
3、人人一本听课簿,课题组成员每天至少听一节课。
4、每天至少读一小时陶研著作或其他教育教学理论,有读书摘抄卡片。
5、每天一反思,包括写教学叙事,案例分析,教后感,课堂反思等。
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方式,培养教师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及时捕捉灵感,不断积累材料。徐州市教科所郑飞所长的专业化成长公式为“系统读书+实践反思+勤奋写作=教师成长之路”。如果青年教师真的能够按照这样去做,那么,成为专家型、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