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面前,党组织的领导有力,有序,有效。
抗震救灾中,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上给人们以深刻印象。
(一)行动迅速,雷厉风行。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发出指示,要求尽快地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不到二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飞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震后十三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全军和武警部队11万精锐部队和20余个专业兵种,迅速挺进,短短几天,全部到位。中央各有关部门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行动。
受灾地区的党委和政府领导人也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指挥救灾。灾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尽管自身遭受惨重灾难,但他们迅即作了人员调整,有的建立了临时机构,全力救助受灾群众。
(二)方针明确,举措得当。党中央提出: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并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实践证明,这是唯一正确的方针。
(三)组织协调好。5月12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就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总指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工作富有成效。
(四)主要领导深入第一线。各级领导干部,从总书记、总理,到地方党委的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冒着余震的危险,进行指挥。
(五)信息公开。5月12日14时52分52秒,新华社就发出快讯: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过了三分多钟,55分49秒,新华社再次发出消息。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发布会,天天举行,有关情况及时发布。新闻工作者深入现场,全程“实况直播”,如实报道。信息公开、透明、快捷,是这次抗震救灾的一大特点,也是突破性进展,保证了人民的知情权,有利于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
(六)纪律严明。大量的救灾款项和物资,如何不受损地用于救灾,施之于灾民,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中央和地方的有关部门作了明确的规定,实施严格的监督,使人们放心。
抗震救灾是对各级党组织的特殊检验。抗震救灾的实践,反映出各级党组织有很强的反应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动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些,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
总之,这次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使我们增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抗震救灾中的一些经验和创造,具有普遍意义,应当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